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1 / 2)

加入书签

r />  杨令月摇了摇头,却是道:“臣妾不是那个意思,臣妾是说赈灾所需银两可以从商人身上找,但用不着以抄家的名义,咱们可以让商人自动献上钱财……

  熟知历史的杨令月知道商人不光有挥之不尽的财富,家中的粮食更是堆积如山。可很多时候,这些富商宁愿将粮食放在粮仓里发霉、烂了,也不愿拿出来做好事救济百姓。所以必须想个好法子让他们自愿的掏出来,而不是以抄家的名义。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因为心善、仁慈,杨令月这妞是自认自己没那玩意儿的。

  正所谓官逼民反,要是将商人迫害得太凶了,估计大明所有的商人都会站在后金那一边,像历史上的徽商一样,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为了百分之三百的暴利和皇商的名头,为后金不断的输送他们所需的一切物品,包括铁具武器。

  杨令月觉得费几张纸,给踊跃捐款帮助政府赈济灾民的大明商人,送比如‘为国为民,仁商典范’的褒奖,是个十分不错的主意,必要时给个恩典,恩准其中一两家中子嗣能够参加科考也是好的,嗯,给个皇商的名头也很不错。

  ☆、第三十六章

  杨令月的主意是不错, 朱由校也觉得好, 但两人都忘了,在这个士大夫统治、皇帝大部分都成了摆设的朝代,站在士农工商这个金字塔顶端的士大夫们是万万不会同意, 给他们一向看不起、属于贱籍,只能跟平头老百姓一样穿布衣的商人提高身份地位的。

  士大夫们不光言辞激励的驳了朱由校的命令,更是攻击起了给朱由校出主意的杨令月,说她牝鸡司晨,妄想干涉朝政,见天的上书让朱由校将杨令月安排到冷宫居住。

  事情越闹越大,朱由校气得差点心机哽塞,杨令月却像个没事人一般, 见天的给朱由校炖一些清热祛除毒气的汤水, 一边柔声宽慰朱由校让他不要为了那些诽谤她的言论生气,一边指使魏忠贤让他所管辖的东西厂和锦衣卫联手调查那些骂得最凶的士大夫们。

  要知道作为特殊机构, 不管是东西两厂还是锦衣卫,那都是收集情报、打探阴私的好手。于是东西两厂和锦衣卫联手出动后,不过短短数日, 关于士大夫们的各种事儿就闹得满天飞, 今儿不是工部的官员们一起聚众公开押妓, 争着用名妓的鞋子盛酒喝,就是刑部的官员们撒出大把的银子,争养小相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