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页(2 / 2)
此时,在座的所有考官,上至主考,下至批阅的考官,一片死寂,偶尔也只能听到几声翻阅考卷的“沙沙”声。
推翻一个见解意味着什么呢?
举个例子,如果有个人突然告诉你,你兄弟不是你兄弟,是你姐妹,你是不是也要花时间去接受,他们此时大概就是这样的感受。
若是放在平常,赵平安贸贸然的对这句话的见解提出质疑,保不齐要跳出多少卫道士来攻讦他,甚至还要面临一次次的解释。
可如今,整个阅卷的房间内,可以说是汇集了整个大魏的顶尖人才,这些人,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自是不必多说。
答卷就摆在眼前,能让在场的诸位都认同,足以说明了许多。
沿用了前面的说法千年,今日方知错了,是他们将这句话理解错了。
不仅是他们,连带着整个大魏的朝臣、以及学习过道德经的读书人都对这一句话理解错了。
拨乱反正,这是应该的,错了就要改,这才是正解。
可若是改了,眼下又遇到一个问题,如果他们一开始就理解错了,那也就是说这一千多名的考生只有赵平安那一份答卷的观点是正确的。
众人一想到这……只觉得头疼!
所有人都在想,写出这份答卷的到底是谁?
先不说他们能不能接受,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是这种注解的错误,可不管他们接不接受,两个思路人家都给了,偏偏他们也说不上不好。
不管怎样,他都会是最后的那个大赢家。
“本官觉得,写出这份答卷的举人最起码是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一考官小声说道。
“说少了吧!怎么也是耳顺之年。”另一人瞄了他一眼,觉得他还是说的太保守了。
“你们大胆点,有时候人至古稀,随心所欲不逾矩也是常有的……”
“……”
这波绝杀。
到底还是主考官商讨出了决定,答卷先按原来的说法批改,但赵平安的那一份经义科目的考卷,无疑是第一。
当之无愧的第一。
且在这之后,就连《道德经》的注释也要进行修改,还要将此学说进行统一性的宣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