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页(2 / 2)
赵平安抬头望天:“会做的都做了,听天由命呗!”
那人以为他是没有考好,便安慰了两句:“你年龄还小,之后考试的机会还多着呢,你如今几岁了?”
“十一了”
那人听他这么说还有些难以置信,他原本以为赵平安应当也有十二三,只不过个头比旁人小些罢了,没曾想他如今才十一,不禁感叹:“果然是少年出英才。”
赵平安没去接这话,转而又问:“哥哥今年贵庚?”
“我比你大上几岁,今年十七。”
“嗯,哥哥年龄也不大。”
不过说起十七岁,赵平安不禁又想起了姜鱼林,旁人十七岁的时候才刚刚去考试,而姜鱼林早已中了举……
他身边就有个少年英才。
两人聊了几句便互换了姓名,那少年人姓时,叫时瑞,今年已是第二次来考试,之前也来参加过,过了第一场,在第二场便败下阵来。
“这么说来,时大哥十四岁时便过了县试,想来今年定会大放异彩。”
时瑞听他这么讲心中也是高兴,觉得自己这次确实考的不错也反过来夸赞起赵平安,两人互相吹捧,倒是引的旁边众人频频观望。
赵平安还听见旁边人群里有人小声吐出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一百一十三章 炭笔
他转头看去, 那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说话时吹胡子瞪眼的,赵平安想着眼下毕竟是科举的时间, 他也不想惹事,便没再多言。
总归这人三四十岁了连童生都没中, 恐怕这次也是悬,与他纠结这么多做甚?
两人不再说话, 等上了茅房又回了号舍去休息吃了些东西,下午便要进行下一场的考试。
第二场考“墨义”,这“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
今年的“帖经”有七十八道题, 而这“墨义”则是有二十道, 也是挑选了四书五经中一句或一小段让考生来进行翻译。不必非要与标准解释一字不差, 意思差不多即可。这就相当于现代的文言文翻译,只不过又加了些自己的理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