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页(2 / 2)

加入书签

卓露绛想到这儿,试探性的问了下县丞,百姓现在出门做事,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钱。

这个问题叫县丞笑出了声,“能开得起工钱的,那都是城里的活儿,乡下种地的百姓,哪儿能找到好活计做?咱们梁城又没有码头,来往商贾也少,他们进城来,运气好能帮商贾搬运货物,忙上一天,大概能挣个七八文吧。”

七八文?那一个月下来都不到一两银子,卓露绛在家中时,月例还有五两银呢,这还不算家中管她随意吃喝,热时有冰,冷时有炭,衣服首饰的花费。后来她开始读书,一个月的花费更是上百两。

现在她在外做官,怕她在外受苦,光母亲给她的在安宁西市的铺子,每个月都能让她拿到五百两左右的红利,作为县令,她还有月俸可拿,朝廷基本上管了她的吃喝住行。

“我一日开十文!修路人也不需多,两百壮力便可。”卓露绛以为自己挺有钱的,但是她仔细一算,一人一天十文,一个月就是三两,她一个月能拿六百多两,最多雇两百人。

此刻,卓露绛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她没有深刻的想法,只是突然觉得,怪不得说修路费钱,一人一点看起来不算多,聚集在一起,那就不是一个人能承担起的了。

但是路一定要修!卓露绛不知道修路具体会有什么好处,可她知道,这事儿对梁城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县丞不解,“明府不是说,朝廷发工钱吗?怎么又是您来发了?”

“这两年朝廷一直大战不断,恐怕拿不出多少钱,没事儿,我自己掏得起。县丞,咱们梁城一定要有一条通往外面,更宽阔,更好走的路的。”卓露绛说话的时候,眼睛亮亮的,眉宇间没有一丝迷茫,她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县丞不解,“梁城有官道,官道前些年才修好,还能走人。”

“不一样的,我听人说,这次要修的路犹如平整的青石板,没有泥土,下雨天不会泥泞不堪。”现在的官道,说白了就是夯实的土路,晴天还好,下了雨雪,就没法走了。

通往梁城内的官道尚且如此,周遭通往那些小村庄的路有多难走,可想而知。

狭窄不平,难走得很。

偏远的村庄甚至要在粮食还没有彻底成熟前就收掉,路上走几天几夜,才能在收粮税的最后一天到来前,将粮税交到官府。

本来官府应该派收粮官去收,可因为太偏远,愣是没有一个小吏愿意去。

“那么好的路,朝廷真的要帮咱们修啊?”县丞不能理解那是什么样的好路,青石板路他都没有见过几条,梁城城内的几条主街才会有那样的好路。

“恩!陛下爱民,就是陛下让人将此物做出来的,说是叫水泥。”卓露绛对沈罗珏是一种近乎狂热的追捧,她认为这世上没有人比沈罗珏更厉害了,“县丞,咱们一定要有一条好路的,有了它,咱们就有了自己的码头。”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