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5页(2 / 2)

加入书签

小厮翻遍了一整本本子,都没有找到这个名字,怀疑地抬头盯着来人,冷声问:“你是住哪儿的?”

王五一机灵,报了城里最穷的那条巷子:“城东土地庙隔壁的巷子。”就见小厮低头直接翻动到某一页仔细比对着,最后抬头冷着脸道:“这条巷子没有王五这个人,你也不符合条件,下一个人。”

王五无奈离开,后面听见这番对话的百姓也终于明白了,原来这绸缎庄手里是有名单的,符合条件的人的名字自然在上面。

这样一前后相告,整条队伍都知道了这回事,一时议论纷纷。在高声谈论时,人群中陆续有些许人离开队伍,悄然离去。

接下来绸缎庄发放棉衣的动作迅速许多,其中也有巷子里的人过来领棉衣。突然有人灵光一闪,看着小厮手里的小本子,恍惚惊觉在陈颂家看过,他大着胆子问:“你好,这名单可是陈颂那小子整理的?”小厮听完一疑惑,还是点点头:“是他写的,怎么了?”

“没事没事。”于是在万般愧疚之下大肆宣扬,巷子里的人都知道了,那个疑似偷棉衣的陈颂其实是在帮绸缎庄收集信息,是由他来确定可以领取棉衣的人的名单的。

这又是一个美妙的误会了。陈颂本来在家做饭,就听见木门被敲响,他走过去一开门,就见之前骂他骂得最起劲的农家汉子一脸愧疚道:“小陈啊,上回的事是大叔我误会你了,实在是对不住了,你不愧是读过书的人,大人有大量,我一辈子都记着呢。”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人敲门说着道歉的话,陈颂一脸懵,到最后一打听才明白。

巷子里的人都在庆幸陈颂大人有大量,没有计较他们嘴碎胡说,把他们的名字在本子上落实了,他们才能顺利领到棉衣。

像陈颂这样的事情,在姜国的每一处都发生着,再怎么一波三折,到最后所有人感叹的都是:姜国出了一位明君,真正地把平民百姓放在心上惦记着。

绸缎庄顺利在姜国的每一处开遍,得到这个消息时沈玉姝也是一阵振奋。

这回无异于借了皇上想要为百姓谋福利的东风,若是他们自己去开分店,怕是第一关找到合适的铺子便是一大难关。

有了皇帝的命令,绸缎庄在各地得到的铺子都是最为合适的地段。

傅远下朝回来,就见沈玉姝一直揣着笑脸。虽说姝姝一直很温柔,但却是很少如今日一般情绪外露。

他估摸着必是今日收到了什么好消息,笑问道:“姝姝今日如此开心可是有什么好消息?”

“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就是绸缎庄的棉衣已经全部发放完毕,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欢迎,也算是在姜国的每一处都站稳了脚跟。”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