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8(2 / 2)

加入书签

  书教会了他很多知识,可书没有教会他怎么生存。

  十五岁的半大小子,除了伤心之外,还有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学是一定不能上了吧?

  可不上学,他一个书呆子,能干啥

  艾青华处理完了父母的丧事,一个人坐在空荡的家里,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山上那个护林员来了。

  “家里也没口热水吗?”护林员问。

  艾青华勉强笑了一下,“没烧。裴叔,你稍坐一会儿,我这就去烧水。”

  “不,不用。”

  护林员搓了搓手,从怀里掏出了一沓子破旧的钱。

  “孩子啊,收拾好了就去上学吧!就和你父母在世时一样。你是个聪明孩子,不上学可惜了。”

  “叔,我不能要。”

  “有啥不能要的!我跟你说,叔没有妻小,山里的野货又多,叔的本事也大,打来山货换了钱,我一个人也没地方花。你就只当是叔借给你的,等你有能耐了,再还叔就好了。”

  艾青华推脱了三次。

  护林员又讲:“孩子,你是聪明孩子,别犯拗。跳出了山门,你就知道跳出山门的好处了。”

  艾青华又去了学校,下了比以前更大的苦功。

  他不敢掉以轻心,他觉得他背负的东西很多很多。他要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还有报答那个护林员不求回报的关怀。

  人生之幸与不幸,单单几年的光景说不清。

  一晃两年半过去。

  那个大山深处的小山庄,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名大学生,还是全国最高的学府。

  县里都派人来慰问,还给了艾青华一大笔奖学金。

  艾青华把十万块钱一分为三,五万留着自己上学用,剩下的五万,给了护林员三万,剩余的两万让村长分给了其他村民。

  艾青华知道的,人情债,给了钱,可还有一辈子都还不完的恩情。

  大学四年,艾青华的生活是这样的。

  每天凌晨三点半,他会去学校附近的报纸分发地领取报纸,再去鲜奶配送点领取鲜奶。

  他会忙碌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去三条街道、七个小区送报纸和牛奶。

  早上八点,有课就去上课,没课就进了图书馆,有时候他会在图书馆里,一呆就是一整天。

  寒暑假更忙,是以他只回过大青山两次。

  每一次回去,他都会带着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艾青华先后资助了两个小学生,鼓励他们,一定要靠学习跳出山门。

  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他一样。

  养育他的那个小山村,除了他之外,没再出过一个大学生。

  读书无用论,一代传一代,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