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页(2 / 2)

加入书签

作者有话说:

知道自己写崩了,但没想到会崩成这样。家里狗子生病了,所在省份的疫情防控又一次收紧,我……现在就是再也不想看自己写的东西,每天看着狗狗难受我比狗难受,甚至不知道怎么撑到2022……

第63章 散作千秋无人愁(一)

隆康六年,冬去,春来。

时岁荏苒,有如冰棱凝结过漫长的一冬,逐渐融化成廊下无声流淌的清渠水,濯洗净了四面墙角曾被火烧的痕迹。

沧浪执笔停在半空,无端地有些走神。倏忽间,屋外传来一阵细微声响,像梁燕浮水、白纸染墨,思绪荡开了涟漪。

他抬头看向门口,阿鲤专心致志地拿签子拨弄着香炉,好让香散得更快一点。陈笠前脚刚迈进来,就被呛得直打喷嚏。

“太傅大人夜间难寐的症状还是不得缓解吗?闻着用量像是加重了。”他使劲搓着手,口中哈出白气,瞄了一眼那香炉道。

沧浪说:“去岁发生了太多事,修史的任务更重以往,难免心浮气躁了些,点炉香来定定神。放心,这与昔日解忧散相比,唯有静气之用,无关其他。”

陈笠眼眸微侧,把目光投向沧浪手边的竹简,问道:“隆康四年诸事体,太傅大人梳理出了多少?”

自胡静斋死于非命后,朝廷虽未往下株连,“夫子”二字却不适宜再提。加之圣人颁诏复了沧浪官职,是以陈笠恪守等第,常尊他一声“太傅大人”。

沧浪很快对这个称呼习以为常,他轻旋着酸沉的手腕,下巴微抬道:“从芙涯宫惊变到胡氏夺籍,五者才过其二。”

隆康四年发生的诸般事,在峥嵘往来的晏史上留下了堪称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件大事,便是先锦衣卫指挥使杨大智勾结羌族,意图谋逆。《晏史》有载,时有奸佞,欺上误主,挟圣恩以媚外敌,贱国土以泄私愤,其罪滔天,罄竹难书。幸得兖王仗义出首,一力锄奸,芙涯宫内挽狂澜于将倾,免于社稷危墙之祸。

窗外风吹进一片新叶,打着旋儿地落在案头,沧浪循着看不见的轨迹向外望去,直望进遥不可及的天际。

一片厚重的浓云倒覆在屋宇上空,宛如黑森森的箕斗,酝酿着又一场淫雨。

宫门洞开,封璘披甲胄、戴兜鍪,威势逼人的气场压得乱叶也打不起旋儿。

杨大智做梦都想不到,他处心积虑唱的这出“偷梁换柱”,到头来叫个形影无踪的“姑娘家”搅了局。他更加想不到,这个兰月儿有如福至心灵般,竟然想到把真的隆康帝藏在了荒废许久、人迹不敢至的芙涯宫里。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