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页(1 / 2)

加入书签

宋易迟把椅子拉近些,伸手指着教授手上那张里第二阶段:“我大学参加的科研小组主攻提取细胞活性激发定向再生的应用,当时他们进展到这一步,所以我觉得或许可以借鉴,变通一下,应用于脑中央区域。”

上辈子别说第二阶段,第四阶段都达到了,要不是方小言把资料卷走用来攀高枝,不出三年他肯定能把难题攻克,找到解决条件致病菌的办法。

“你的意思是想用疫苗代替药剂,增强脑中央区的细胞活性和抗性?”李教授明白了他的打算。

“是。某种程度上讲疫苗也属于外力作用,但它的原理是让脑部细胞自发活跃起来,相当于从根本上改进引擎,提高转速,而不是像药剂那样强行超负荷运转。”

宋易迟将化学式那张纸递给李教授,指着其中一段说,“我猜这段的结构一定具有某种新类固醇,合成代谢类固醇有很大刺激作用,加快细胞代谢,促进骨骼或肌肉生长等等,副作用就是破坏人体自身系统,所以才会导致实验组数据严重下滑。”

“嗯……”李教授摘下近视镜,拿着三张数据反复对比着看,边看边提出些问题,有些宋易迟想过的对答如流,有些没考虑到的略微思索,也能一一解答,“办法确实是一个办法,不过你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取得进展?又有多大把握能够把这个课题做成?”

这都是宋易迟成功过的实验,当初花费数年多不停修改方案,调整培育环境,尝试不同组合才得到理想细胞,如今自然用不了那么久,所有步骤和条件都在脑子里,如果他想,只需要等几个细胞发育周期就能得到成果,不过那样容易引起怀疑,毕竟探究一个新领域怎么可能没有失败?

宋易迟低下头思考着,顺手把另外几张纸翻过来在空白的背面写写画画,好像在计算时间,过了良久,他才放下笔看着李教授,故作谨慎的给出一个月期限。

期限不是随口瞎说的,是经过周密计算的。

方才他计算的不是培育时间,而是方小言他们的进度,他离开时项目进度到了第二阶段,到现在过了五年多,大家集思广益,怎么也能完成第三阶段,甚至接近第四阶段,他完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适当做点儿变动,合情合理的拿出自己的东西。

李教授点点头,在科研领域一个月不算长,几年几十年的都有,宋易迟具有参加科研组的经验,独立完成课题应该不难,他们的小组完全可以双线并行,两不耽误。

“行,这个课题前期探究就交给你,如果后续可行,我会跟军区上报,再申请两个人来帮你,记得把记录做好,五天一次汇总给我。”李教授鼓励的看着宋易迟。

原本想让他加入小组,但这个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错,在李教授听来他的计划同样可行,倘若两边都能取得进展,对他来说是得到重视的保障,也是一大助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