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0(1 / 2)

加入书签

事果断,万事心中皆有章程。

  说了秋收的顺利,估算了今年的收成,户部尚书眉眼都带着得色;礼部拿出了章程,卑鲜来贺寿在即,由礼部拟定章程;大理寺破了一桩血案,起了协助作用的是一位仵作。

  诸多杂事林林总总。

  魏荀听得有些漫不经心,让人捡了要紧的折子呈上,迟些时候阅后分发至各部。

  贺公公会看颜色的,见缝插针及时扬声道:“有事则禀,无事退朝。”

  众人同样听出了贺公公的意思,无人有本。

  跪下呼万岁,早朝就散了。

  下了早朝,魏荀到永寿宫里请安。

  太后素来睡得早,他昨个儿回到宫里时候太迟,就没有来永寿宫,这会儿更衣后就去了永寿宫。

  永寿宫自七年前开始,总是萦绕着淡淡的佛香。

  太后本在抄经,听闻魏荀来了,就放下了经书。

  问安后,太后说道:“昨个儿晚上,圣上怎么回得迟了?”

  太后年过六旬,满头银发跟根被梳理的顺滑,盘成了一丝不苟的圆髻,穿着丁香色宝相纹褙子,耳上着祖母绿耳铛,腕子上缠绕一串绿檀十八子。礼佛的日子久了,眉眼都带着缥缈的淡然之意。

  “在外耽搁了。”魏荀的声音恭敬,神色淡淡,“让母后担忧了。”

  态度恭敬有余却亲近不足。

  太后看着魏荀,自从皇后的事后,她与魏荀就更隔了一层,当初容氏便是她替他定下的,最后求着留下容氏一条命,也伤了她与兴庆帝的母子情分。

  太后开口道:“圣上寿辰将至,不如……圣上这些日子少出宫些,京都里头多了外族人。”

  卑鲜的皇室是来供奉的,其余海外之地的人也会这个时候到京都里头凑热闹。

  “儿臣心中有数。”魏荀说道。

  他今日里还准备出宫。

  太后见着魏荀的模样,就知道他没有听进去,轻叹一口气,打起精神说道:“盛儿是不是要进京了。”

  “是。”提到了弟弟,魏荀的面上露出淡淡的愉悦之色。

  太后含笑说道:“他身子不好,我也许多年没有见了。这次是不是要把小女儿也带来?我记得叫做慕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