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6(2 / 2)

加入书签

  “抢完了吴林县,他们就可以向周围的秀山县、安宁县、薄县、薛州府扩散。到时候,局面会难以收拾……”

  凤寥也目不转睛地看着地图,咬牙说:“此事必须尽快处理,否则让他们这样流窜下去,很快就能达到数千数万的规模。到那时,会有更多百姓流离失所、丢了性命;一个应对不好,天下都将为之动荡。本王回京之后,也难以向皇上交代……”

  他的唇,狠狠地抿了抿,又问:“斥候派出去了吗?”

  “已分出了一半的斥候去追踪流寇。只是这样一来,王爷身边的护卫力量,就会削弱一些……”

  “无妨。本王相信,这鲁南之地,还是良民居多……”

  凤寥和苏名剑分析局势、商讨对策的时候,雍若独坐在院子里一棵蔫答答的树下,仔细回想今天这些事。

  这其中,有什么可疑之处吗?有什么破绽吗?

  阿兰的身份仍未得到证实。

  这是肯定的。因为村子里的人都被裹挟走了,无人可为她作证,也无人能揭发她。

  灾荒之地出现流寇,村里的人被流寇裹挟走,这似乎很正常。

  流寇起事时与人喝血酒、开篝火晚会狂欢,这同样很正常。不将人们的情绪彻底扇动起来,谁跟着他们干那杀头抄家的勾当啊?

  满村子的房子都被烧了,这不奇怪。

  不将村民们的退路彻底断掉,这些村民又怎会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们去流窜抢劫?

  这个小院子幸存,也并不奇怪。

  那个流寇首领都在这个院子的正房里题反诗,要“从此屋开太庙”了,他自然不能将自家的“太庙”烧了,那样太不吉利了。

  除了一切都显得太凑巧之外,他们今天遇到的一切事情、看到的一切情况,都非常符合逻辑和情理。

  雍若坐在那里,看着渐渐暗沉的天空发呆。

  她想:既然自己暂时发现不了什么破绽,不如跳出逻辑和情理,反过来想一想?

  如果村子里的人还在,现在是什么情形呢?

  那样的话,阿兰的身份应该可以得到证实了。

  那么,村子里的人消失,是为了让阿兰的身份无法被证实或者被揭穿吗?

  如果对方的目的只是这样,为什么不将村子里的人都杀了灭口,而要选择更复杂、风险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