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页(1 / 2)

加入书签

五日之后,宗人府协大理寺审理完毕,将这几人从玉牒除名,交给刑部论罪。

消息传开,太后沉不住气了,抱着德亲王去质问赵衡,说他巧立名目,陷害宗亲,公报私仇。

赵衡只说了一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没有事,叫刑部查查看看就知道了。”

太后却还是不放心,因为刑部尚书与向来亲近,最后又费了周折,提出叫大理寺协同刑部一起审理。

赵衡又应了。

结果还是出乎意料。

大理寺同刑部审了一个月,不仅证据确凿坐实了一干人等谋反之罪,还牵连出了十几个朝臣来。

事情一下子就闹大了。

赵衡摄政以来,一直对闹事的宗亲和上疏附和明德公的大臣忍让再三。

可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这次反击,丝毫没有留手:事实查明证据确凿之后,二月底,朝中十几人因谋反被砍头,其中有六个宗亲,九个朝臣。

动荡了许久的朝中局势,一下子就安稳了下来。

借着这得来不易的安稳,赵衡又接连提拔了几个心腹,替换了被治罪的大臣。

然后三月初,赵衡带着幼帝赵铭、德亲王赵镌,叔侄三人,半个月时间亲自跑了离京城最近的宣府、大同两处边镇犒军,顺便还封赏了两镇大批守边的将领。

半个多月之后,叔侄三人回到京城。接下来,京中又陆陆续续传出旨意,除宣府大同,对其余六边将领,也各有封赏之事。

一时之间,北边九个重镇,处处人心振奋。

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赵衡终于堪堪将朝廷内外的局势稳定了下来。

这一年的时间,也正是国孝之期。

卫铮没有接着沈静的话说下去。他往窗外看看,见往来无人,才低声对沈静道:“如今明德公和太后偃旗息鼓,朝廷内外风平浪静。陛下和德亲王各自平平安安。殿下这一番作为,也算是不负所望,对得起先帝的在天之灵了。”

沈静闻言,默然片刻,点了点头:“……想必是吧。”

沈静伤了脚腕还没好利索,便惊喜的迎来了故人。

三月底,奚维随大太监郑满去福建督军,途径南京,因郑满有事逗留了几日。奚维无事,便特意绕道苏州,来探望沈静。

故人久未相见,难免要酌酒叙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