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7页(2 / 2)

加入书签

怎么刘犇正正经经的饭不会做,却老会弄一些酱萝卜,精油等等的东西?

刘犇摆摆手:“不是类似十二香、老干娘、鸡精之类的复杂调料,我是想啊,把蘑菇晒干后磨成粉就行了。”

原来如此,游应赞同道:“这也可以,而且你可以不用全部磨得很碎,留一些稍大的颗粒,就像一些西餐里使用的胡椒粉一样,伴着些碎粒,口味会更特别。”

“这可以试试啊,”刘犇给游应鼓掌:“好,不如你今晚就别回去了,我们一起磨蘑菇吧!”

“磨哪个蘑菇?”游应不怀好意地问。

刘犇秒懂:“都可以都可以!”

“如果是这个蘑菇,我懒得磨,如果是那个蘑菇,不方便。”游应暗示性地看了下后面的大院子。

刘犇无奈挠头:“我已经在准备建新房子了,到时候做大一点,你和你家的人都可以过来度假。”

“而且我还可以多建造一些景点,”刘犇越想越远:“这次你来,就只有一个桂香松林能看。”

“桂香松林也很好啊,你可以就在桂香松林里做打算,比如说建造一间小凉亭,如果山上有泉水,还能做水景。”

“还能养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刘犇被游应说得也有了灵感:“再多搭一些石椅,到时候大家就能来林子里坐着欣赏桂香松,想想都很美啊!”

“嗯,加油。”游应拍拍刘犇的肩膀。

刘犇又有事干了,等游应走后,他就拿出一个小本子,把自己的待办事件全都记在小本子里。

这还是前段时间翻看刘双月的遗物后,刘犇才决定要记本子的,这些内容也许脑子好点也能都记住,但比不上本子里写的有条理,而且还有纪念意义。

就像刘双月写的那些本子,这些年的她都做了些什么,创造了什么价值,得到了什么经验,全都一一留在了本子里,即使她人已经走了,但人生却被记录在了本子里,也能让后人了解、知道。

刘犇翻开本子的第一页,拿起挂在本子上的一只迷你笔,开始记录。

“①尝试制作蘑菇粉。”

“②制作成功后办手续,办厂”

“③挖井,在山上做水景。”游应说到的一定要做,他肯定喜欢。不过荒山是真的荒,泉水什么的确实没有,但应该能打井。

“④建凉亭。”

……

刘犇把他刚刚和游应提到的对桂香松林的建设想法都写上,这些是必然要做的,当然,光建设四周的山也不够,村里同样要做建设。

刘犇记得他逛村子的时候看到了不少古式建筑,比如土地庙,山神庙,当然还有刘家宗祠,刘家祖宅等等。这些虽然经常有人打扫,但总会留下些时光的痕迹,破败的砖瓦,腐朽的门窗,还有褪了色的布帘等等。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