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2 / 2)
宋教谕不说话了,他也知其中的道理,现在只能看文靖安的造化了。
学政官说道:“既然要求你们作诗,那便以‘诗’为题再做一首诗吧。”
一旁的考官让文靖安等人领回自己的总覆答卷,另一边自有人将笔墨送到他们的手中。
于是二十名考生一手持卷,一手握笔,就站在学政和一众考官面前,开始搔首踟蹰起来。
文靖安这下就为难了,虽说这摆明了给他做文抄公的机会,但也得有东西可抄啊,这是科举场,科举场有什么好抄的?还限定了以“诗”为题,凭他前世那点诗词存量,能写《端午》和《七夕》已经是投机取巧到不能再投机取巧了,这也是他这些年绝对克制不做文抄公的原因,抄完了自己就该枯竭了,枯竭了就该露馅了!
正为难时,他身边已经有人交卷了。
文靖安下意识抬眼看了一下,发现学政官也在看他,又是那种意味深长的眼神,仿佛在说:“本官知道你,听说你以诗才闻名,莫要让本官失望。”
文靖安:“……”
或许是他太过紧张,出现的幻觉,又叫过度紧张综合征。
但不管如何,这首诗必定得写。
“诗?与诗有关的诗?什么诗与诗有关?还要限定在元明清之后……”
文靖安心里快速思索着,现在谁给他一个搜索软件,他信男文靖安愿以吃斋三年来换!
随着交卷的人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紧张,在脑子里翻遍了也找不到跟诗有关的诗,再不行,那就只能走老路子写五言八韵了,虽然这会让他错失了一次人前显圣、扬名立万的机会,但也总好过交白卷。
第86章 加试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当陈崇章也交卷于一旁伫立等候,全部的考生便只剩文靖安一人还仍未动笔。
后边的王所思和宋教谕看得着急,近旁的陈崇章也往文靖安这边投来焦急的目光,他知道文靖安必定是遇到了什么难处,可他不能开口询问,只得默默忍着。
这时文靖安仍是一动不动,前边的学政官和其他考官也都将目光焦聚在他身上,虽说学政官没有明确加试时间,但如果时间拖得太长,或者其他考生全都交卷而只剩一人迟迟没有完成,那这考生也是才竭智拙,没什么录取价值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