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2(1 / 2)

加入书签

/>  “楼上真厉害,赶紧拿起键盘治理污染!”

  “说实在的,15块钱,包含幼苗和后期的处理,真是太值了。这些年花在环保上的钱,都够买多少了。”

  “就是,只要有效,价格乘以十我都愿意买!”

  “楼上的,人家1000株起售,按你的价格,这账单是要上天啊!”

  “山海公司,孔文才是要上天!居然培育出这么逆天的植物!”

  ……

  一个晚上过去,孙悦成查看官网订单,居然有个几百单。大部分都是起始售卖数量,少部分是1万株。羽九仔细数了数,一共412个订单,数量是1000株的订单有382个,剩下的零零散散的数量不一而足。

  这么一算,大棚里的15W株只能解决掉一半的订单,幸好只要再等2天,剩下的幼苗也可以进行移植了。

  孙悦成估计过,一开始,可能没有那么多人下单。毕竟虽然功能在围脖上被夸了又夸,但是更多的人会选择观望,看看别人大批量的种植效果。

  羽九姑雁几人一起开始按地域分类订单,只要车程绕路不超过半天行程,都安排物流顺路配送,既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让效率提高。

  羽九物尽极用,看到其中几条路线经过几个中药的原产地,就让司机顺路再运几车药材回来,这样司机也能多赚一笔钱,羽九也省了成本,皆大欢喜。

  孙悦成听他说的时候,很是欣慰,学的很快,就是要学会适当为公司节约成本。你自己都不管不顾,就更不能指望别人来替你为公司考虑了。

  张山没想到不过一个晚上时间,山海居然卖出了将近40W株幼苗。他不得不把附近村子里略知根知底的都叫来帮忙移植幼苗到育苗板上。

  再三强调不得弄坏根系,否则扣工钱!不许偷拿回家,否则不止扣工钱,他还会报警,以后苗木基地还有什么活,整个村子的人都不要了。

  张山的苗木基地是留守在村里的人少有的外快,但凡能适应城市的打工氛围的,都去了城市。

  留在村里,都是50岁往上,是城市的用工单位不会考虑的一批人。偏偏他们身体素质良好,还不够到老年人这个身份。

  华夏国流传千年的勤劳在他们身上体现无虞,只要附近有打短工的机会,他们就会到场,赚取薪水,证明自己还不老。

  听说张山这边的短工可能要做上一个星期,还叫来了附近村子的人,大家纷纷都来了。听到张山的话,大家都拍着胸脯保证,都是做惯农活的人,伺候庄稼谁不会!至于偷拿回家,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不会有人做这种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