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9(1 / 2)
子遭那么多的罪。
可是气有什么用呢,孩子也已经出院了。
虽然是出院了,却并没有说就完全好了。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医院住上几天。原本都要买房子了,这回什么都不用做了,孩子爸白天挣了一天的钱,晚上就得去交给医院去。
明子的农庄一直忙到夏末秋初,快要秋收了,才算是彻底的收拾好。非常的漂亮,仿古式的四合院,有山有水,有果园的。主院是三层楼的设计,院子很大,房间很宽敞,家里都来住也完全住得下。
路也都修好了,从国道直接通到院子里。明子也没费劲起名字,就叫关家大院了。当然,这是对外,前后屯儿的提起来,都是直接老关家。
关家大院刚有雏形的时候,实际上名声就已经传出去了,还没有建好,就有不少朋友过来参观,说等建好了,要来吃饭。
年初的时候,这边的大棚就已经建起来了,工人也好雇,前后屯里,农闲的时候没事儿干的人多着呢。房子还没建好的时候,都已经出了两茬菜了,等到关家大院正式上线的时候,大棚里掐着点儿的正好攒了两棚青菜正好成熟。
大厨都是外面高薪雇的,毕竟是比较偏远的地方,离城市远,薪水少了真是雇不到人。
房子建好之后,家里孩子都已经出去上学的工作的,没负担的老头儿老太太们,就都陆续的搬到了大院儿来住。在农村待了半辈子,还是回到农村更自在。
之前一直有活儿的,也都撤出来了。工作交接给了年轻人干,年纪大的,都回归田园了。
大姐跟大姐夫老两口是最先搬过来的。还是住在一楼。还带着小七儿。大姐夫也不去常去砖厂了,只是偶尔去看一看,或是大哥大嫂不在厂里的时候,才过去帮着照看照看。平时就是在家里种种菜,帮大姐看看孩子。过得完全是养老的生活了。其实说是养老,也不全是,大院这是刚开,还没什么客人,以后生意好了,他也还是要照看着的。
二姐夫在马场干了大半辈子,这几年一直在带徒弟,实际也交得差不多了。说走也是能走的。二姐在超市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前的,现在超市都装摄像头了,用不着再用人眼盯着了,用的人都比原来少了一半。每天上下班都有盘点,东西都是有数的。实际上二姐跟老姐去不去都可以了。
于是,二姐跟二姐夫不久之后,交接完也搬去了大院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