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9(1 / 2)

加入书签

>  就这么样儿,孩子们都进城了,就老人还留在农村了。亲戚之间也不是没有讲究大哥和小文哥的,说他们俩不孝顺,扔下老爹不管。这话有一回亲戚家办事儿,明子爹也去喝酒,有人提起来,让明子爹听到了,明子爹当场就急眼了,把那人骂得直接就跑了。明子爹当场就说,以后谁再让他知道说他儿子不孝顺,他就上谁家去,骂他们祖宗。

  明子爹之后的日子过得还挺好,菜园子伺候得精心,那菜也不知道他怎么种的,也不用化肥,但是一个个儿的长得特别大,那茄子长的,都快赶上手臂那么长了。三姨也跟着忙活儿,她喜欢花儿,还在房前屋后有空地儿的地方都种上花儿了,屋子里也养了几十盆儿,大嫂最会养花儿,三姨看到大嫂有啥花儿好看,就跟她要苗儿。

  小文哥和老嫂一周总得回去三回两回的,去看看,住上宿两宿的。给送吃的喝的,小文哥好吃好喝的,最爱弄吃的,他吃一口东西,都能想着家里的老爹,三两天就买点儿好吃的给送回去。老嫂回去就给洗洗涮涮,明子爹是干净人,一辈子穿的戴的都干干净净的,小时候有堂姑姑帮着洗,后来有明子娘照顾着,再后来就是闺女们,大嫂结婚之后,洗洗涮涮的就都是大嫂的事儿。从来都给拾掇得干干净净的。小文哥怕三姨的卫生习惯不太好,照顾不好明子爹,就总是跟老嫂回去帮着洗洗涮涮。

  三姨到了关家,算是享福了,吃的用的,她都没见过。有一回,小雪儿回来跟明子说,她三姨奶连方便面都没见过,她在家吃方便面的时候,老太太就问她,吃的啥呀?说是方便面,居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老嫂一看那情况,赶紧给煮了一袋儿,让尝尝,老太太跟吃御膳似的,香得不行。还有火腿肠儿,明子爹都不稀得吃的东西,老太太都稀奇得不行。人家胃口也好,都快赶上前院儿八爷爷家那几个儿子家的好胃口了。也确实,过去的日子过得,估计跟前院八爷爷家的日子也差不多,饭都快吃不起了,别说别的了。

  明子姐几个听说这个情况,就都给老太太买吃的,换着样儿买,只当是为了让老太太尝新鲜了。毕竟是自个儿亲姨,跟别人终究是不一样的,再说,把老太太哄高兴了,不也是为了自个爹好嘛。

  大嫂主要就是负责两位老人穿的,一年四季的衣服,大嫂都早早给准备好了。

  分工的都还挺明确。

  老人的事儿安排好了,一大半儿的心事就算是放下了。秋季开学的时候,连小雪儿都上一年级了。孩子们也渐渐大了。

  小文哥没有忙得再找新的项目,刚建好的楼压了很多钱,他得缓一缓。再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个儿没儿子,没啥奋斗目标儿,就一个闺女,将来结了婚就去别人家了,他挣多了也没啥用,饿不着就行了。顾向北就看不惯他这种想法儿,时不时的训小文哥一顿,但是根本没用。

  小文哥有时候喝多了,就跟老嫂耍酒疯,他倒是不会动手儿,但是换着花样儿的作也够人受的啦。老嫂就时常一边儿哭着一边儿收拾他弄脏的屋子。有进候楼上楼下大哥和老姐听到了,还能上来劝一劝,有时候听不着儿,老嫂就只能干憋气了。老嫂自个儿也知道症结在哪儿,自个儿也说,不就是因为没给他生个儿子嘛!现在小雪儿大了,老嫂也有心思想再生一个了,她跟明子同岁,才三十,年纪也不大,可是偏偏又怀不上了。

  老嫂想要,又怀不上了。小文哥就更郁闷了,一喝多了就嚷嚷,他就是没有儿子的命了。说得可心酸了,听的人心里都不得劲儿。别人还没法儿劝,姐几个都有儿子,就他一个闺女,一劝,他更难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