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2 / 2)

加入书签

  飞鸿被说得特别不好意思,才十六嘛,正青春期呢,哪想过那些呀,还在抄抄歌词本儿,听听流行曲儿的年纪呢。听着俩舅舅教他这个,就嘿嘿笑,也不出声。

  小舒儿和伏雨的转学手续也办好了。都转到了县里的古镇小学,不是最好的小学。但是没办法,最好的实验小学实在是离有太远了,家在县城的大北面,学校在县城的中心偏西南,离着六七里地,人来车往的,没法去。古镇小学虽然不如实险小学,但是比农村的教学质量还是要强上许多的。

  明子爹就有新工作了,每天早中晚四趟,早上把两个小学生送到学校去,顺便把小夫儿送去学校边儿上的幼儿园。中午把小舒儿和伏雨接回来,吃过午饭后再送回去,晚上放学一块儿把三个孩子再都接回来。这运动量,绝对是够了。老头儿别看不再老家种地了,这日程反而安排的更满了。白天孩子都去上学了,没事儿的时候,他要么在家听听收音机里的评书,要么就是出去跟一帮差不多大的老头儿唠唠闲磕啥的,他也不会下棋,也看不懂。除了唠磕干不了别的。

  还别说,没过几天,明子爹能过唠磕,还开发出了新的收入项目。磨刀。明子爹不是会磨刀,是非常会磨刀,在高官屯的时候,全屯子都找他磨刀,人家那磨刀石都是专用的,从很远的地方专门找的。搬家明子爹看得最紧的就是他那几块大大小小的磨刀石了。

  家家都得用菜刀,但是会磨刀的人家真不多。

  开始的时候,明子爹就帮着总得他聊天的一个大叔家磨了磨菜刀,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一传十十传百的,找明子爹帮忙磨刀的人就多起来。谁好意思白求人家帮忙啊,不认不识的。买东西吧买少了不好看,买多了不合适。就三毛五毛的给钱。明子爹从来不主动要钱,都是凭赏,给就收着,不给就拉倒,也不要。

  家里的小门房,都成了他的工作室了,里面一进去,都是菜刀。怕孩子进去刮着碰着,那门天天看得可紧了,孩子一放学,就上锁。

  大哥和明子都很理解老爹没事儿做找消遣的心情,这就跟爷爷看书是一个道理。就没拦着他接活儿,但是就有一点,量力而为,不能累着。

  新家里安了电话,简直方便太多了。特别是对于明子家这种两地分居的。顾向北也不管部队里战友领导怎么想了,一周总得打回来两三个电话,听听他闺女咿咿呀呀的声音,或是他儿子嘹亮的哭声。有时候一个电话三两分钟,哪能赶得那么巧,正好孩子在哭或是在叫了,打了一个电话什么都听不到,只是跟明子闲聊两句而已。

  小文哥再有事儿,也不用找人转达了,还欠着人情,直接打家里就行。明子头一回这么深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