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2 / 2)
明子开始往外跑。不再只是窝要省城里。
首先选择的,当然是老都县城了,老都县城是农业大县,正值变革时期,能采能报的事儿多了。
正好,三姐要结婚了,明子假公济私了一把。工作之余,先回家参加了三姐的婚礼。
三姐的婚礼也算是很奇葩了,送亲的时候,是大家伙骑自行车送去的。马车汽车全都没有。娘家这头二十多个人,骑着自行车送的亲。大哥骑车带着三姐,就算是压轿了。到了婆家,人家连饭都没准备,只把儿媳妇娶回家就算完事儿。送亲的亲戚们还是又返回了明子家,在娘家吃的饭,喝的喜酒。也是没谁了……
要说是倒插门也行,啥都娘家办了,还不是倒插门。明子娘都没脾气了,谁让她姑娘年纪大了呢,都二十八了,再不嫁真嫁不出去了,冤大头就冤大头一点儿吧,那咋整。
三姐一嫁,明子娘是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老大难问题给解决了。跟大姐二姐出嫁之后,明子娘还哭了一场不同,这回,她可高兴了。这回嫁闺女,真是喜事儿了。
家里几位长辈都挺高兴,大嫂可难过了,因为她跟三姐关系好啊。要么说大嫂跟别人家的媳妇儿不一样呢。别人家的儿媳妇要是结婚好几年了大姑姐还在家不嫁,早都不乐意了。大嫂一点儿都没有。三姐手慢,一直在上学上班的,也不会干什么,棉衣啥的都是大嫂给做的,平时干活也没帮上多少忙,大嫂一点儿都没嫌,还总说三姐就那样人儿,不知道挑理,咋样都行,挺好。
平时明子娘看孩子,晚上孩子饿了,在外屋里就喊,孩子妈,过来喂奶了,大嫂在里屋穿着衬衣就过来了,往三姐被窝里一钻,喂完了孩子就回去了。
这几年,姑嫂之间真是一点矛盾没有。大嫂就念叨,觉得三姐一走,家里都空了不少似的。
三姐的婚礼刚结束,未来老姐夫家就急三火四的来跟明子家定婚期,这姐两个不好同一年结婚,就把婚期定在了过年之后的农历三月。
大哥本来入冬之后就没啥事儿了,在家休息。原计划还要去芬河联系明年的化肥呢。临时收到乡里通知开会。原来是砖厂改制,工业办的领导对于砖厂的工作不满意了,要对砖厂之前的领导班子大换血。大哥又被调回了砖厂。原来的牛副厂长成了一把手书记,乡里派了个姓王的厂长。会计还是原来的钟会计。大哥还是做出纳员。
工作安排好了,过了年才正式上班。跟综合厂那头儿交接好了之后,年前算是放个大假了。<b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