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1 / 2)
br /> 三个孩子的家长,极力支持谢怀谦上任队长一职,就连李秋林也没有意见。因为李秋林觉得,说不定谢怀谦啥时候就返城了,他走后,自己腿好了,说不定还有机会当上队长。
因为知青返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镇上的管这事的领导遇到不少难题。经常有知青跑到镇上问管事的领导,什么时候能回城?
可是,回城的事可不是一个镇领导能解决的问题,镇上得想办法安抚知青们躁动不安的心。
就在此时,谢怀谦和汤立民救孩子的事传了出来,恰好当做知青典型表扬一下。
领导又听说周家村正在选队长,他们一商量,干脆就选谢怀谦当队长。此外,他们还把谢怀谦和汤立民当成正面典型进行表扬鼓励。表扬是口头上的,奖励就是让谢怀谦担任村里的队长。
领导的意思就是让知青们看看,只要他们努力在农村扎根生活,也会出成绩。就连汤立民也受到上级的关注,下次有别的机会,也能先轮上他。
此事在镇上热热闹闹地宣扬了一阵子,最后竟然传到县里。县里还特意把谢怀谦和汤立民叫去表扬,奖励每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子。
总之,谢怀谦和汤立民赶到节骨眼上,县里和镇上都想安安知青们的心,就拿他们做了正面典型,要所有知青都向他们学习,“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虽然谢怀谦没想过出风头,但他和汤立民还是作为知青代表,到镇上和县里风光了一把,受到很多人的表扬。
还别说,这种带头作用,还真在知青中起到一些作用。
除了那些特别想返城的知青,大部分知青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认清现实,就是他们想回城特别难,不知啥时候才有机会。
但是,就算不回城,也可以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来,比如争取做先进个人;争取跟谢怀谦一样,当上大队干部;争取在农村发展出新天地,比如说建设新农村……
自此之后,有一段时间之内,一些知青们干劲十足,认真负责,踏实苦干,“抓革命促生产”,干出不少成绩来。
好多知青在农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比如民兵连排长、民办老师、生产队长,还有政治辅导员、文宣队成员等等。
后来,有的知青甚至凭借出色的农村资历,成功参加大学考试,成为一名受人羡慕的大学生;有的在工厂招工时,成为工人……
当然,少数人是幸运的,成功脱离了农村。可是大多数知青,依旧留在村里或农场、林场劳作,直到政治局势改变后才得以返城;有的知青甚至因为某些原因,一辈子留在了农村。
谢怀谦当了队长之后,依旧是踏踏实实领导队员干活,积极配合村里的工作,干得有模有样,得到村长等年长的老人认可。
这也让他在做工作时没遇到太多难处,有事情会有人主动帮忙,反正谢怀谦在村里混得如鱼得水,成为最受欢迎、最年轻的的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