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1 / 2)
聪明太过的许多人反而疑心她背后有位高权重的“主人”,遮遮掩掩定是图谋不小,是不大愿意去的。现在那位伯爷隐隐约约露了面,他地位够高,又没什么野心实权,大家可算是放了心。
于是,官员们倒是渐渐地把忘尘楼作为一众友朋“坐而论道”的好去处。
因此,在朝廷大员们到花楼高谈阔论、畅抒胸臆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一言一行,甚至那些自以为十分隐秘的私下交易、暗中默契,都一一呈到了章和帝案前。
这世上,一个皇帝要捏造一个身份出来,谁能看得穿呢?
近来,因太子等人忙碌了数月,使得大汤吏治为之一清,自章和帝到各地方官员,都清闲起来。朝中无事,江湖上却隐隐有些浮躁。
章和六年,朝廷规定,世家私兵按照其最高爵位,须有严格限制,习惯了手握重兵,谈笑间天下为之变色的世家们自然是不能适应的。只是章和帝作风强悍,又占了天时地利,当时的顶尖世家势力,独孤家、朱家、石家和姜家又因为种种因素临阵倒戈,占到了皇帝那边,多番权衡下,其他门阀也只能忍了。
但是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朝廷不许世家豢养私兵家将,像是独孤家、石家、姜家这样辈出将才的,那自然是镇守一方,虽然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调动名义上属于皇帝的士兵,但实际上毕竟是他们自家在带兵,很多事那就不好说了,也算得上是最重要的砝码。像是朱家这样文风鼎盛的,那就想方设法提拔人才,握住钱粮命脉,照样谁都动他不得。
而其他稍弱一些的,啃不了大骨头,总能捡着些肉汤。
江湖势力,便是章和帝默许的,许多世家的看门狗、影子刀。
大汤江湖较之前朝,衰弱的不成样子,很大原因就是其实不怎么擅长权谋之术的江湖人,被那些打落地起就开始斗争的世家门阀几番挑弄磋磨——真厉害,在这个时代,谁都更愿意当大官,纵享富贵、封妻荫子了,谁还喜欢刀锋剑影里来去呢?
江湖什么的,说着好听,实际上哪个不是一把辛酸,许多无奈呢?
所以,当最近江湖上开始盛传,前朝那位极其有名的,武功盖世、富可敌国的权宦,九千岁沈良沈公公,江湖人称血魔的,原来还偷偷修建了一座地宫,里面有他的邪功秘笈和皇帝也嫉妒的无数财宝时,朝中许多人,甚至是后宫里的贵主子,都心神动荡。
消息的源头已经不可考,但传言有鼻子有眼睛,甚是可信。
谁不知道,那位九千岁,平生最爱三件事——权、财、武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