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6页(2 / 2)

加入书签

“王爷,那不如就种在京城周围的皇庄里吧, 分别栽种在不同土质的田地了,这样做个实验,看哪种更适合红薯生长。”林明安忆着前世的知识:“红薯不算正经主食,论口味来说,老百姓可能更喜欢米麦。吃多了,会有些烧心,也不如米麦抗饥。但它耐旱耐瘠,很好养活,不挑土质,而且产量高,一年两熟,一亩地能收三五千斤,好的田地可以达到六千斤。农人们如果屋前房后的种上一些,搭配着正经粮食吃,也挺好。逢上灾年,地瓜是可以活命救人的。”

忠顺亲王听了大喜,笑道:“有这些优点,那就足够了!你知道内务府下的皇庄,粮食收成是多少?我告诉你,上田种水稻,产量是两石,中田和下田就更少了!若是小麦,更只能收一石多!当然,田地里还会套种些杂粮豆子之类。普通农人,就是在正常年景,也不能豪爽地放开肚子□□米白面,大多混着杂粮食用,日子还可以维持下去。可若是逢上风不调雨不顺的灾荒之年,那卖田卖地,卖自身儿女的,比比皆是。连朝廷都难为得紧,皇兄也一直为此忧心!若是实验的结果如你所言的那般,林明安,咱们的功劳就无人能置嘴了!”

“不饱肚子,尽可以多吃一些,反正它产量高。口味什么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忠顺亲王不在意地道:“没有吃食时,谁还讲究这些?”他淡淡地说出冷酷的话语:“总比吃野草树皮、观音土好吧,也比做个饿殍强!”

这话听得林明安一阵恶寒。他心里换算了一下,两石,也就是三百斤的样子,古代粮食的产量却是很低。而这三百斤,可不全是农民的,还要交田税、田租、留种子、损耗,真正落到农民手中的还有多少呢?不用说前世,今生姑苏是个富裕地方,林家不算豪富,生活也宽裕,他是真没见过这样的情形。

林明安不禁叹息道:“民生多艰啊!”,倏地心情沉重下来。原先他种种做法,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而努力的。而此时,也油然生出了一股想为国家、百姓做些什么的愿望。虽然生性凉薄,但他总有恻忍之心的,身为男儿,也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

忠顺亲王也叹了口气:“皇兄是见过民间疾苦的,也想实实在在做点事。这两年,他打算着整治水利,把各地的堤坝加固加固,再修修路什么的。太上皇时闹过几次洪水,那惨景,”他前所未有地沉默了片刻:“我与皇兄曾奉旨救灾,是亲眼见过的!”

“所以,”忠顺亲王郑重地道:“希望这红薯真地如你所言,对大庆百姓也是件大好事!”当然,他还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原来的皇帝是不亲近的太上皇,现在却是自己的嫡亲皇兄,自己的前途也要依靠着他呢,自然要上心!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