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页(2 / 2)

加入书签

这是一座标准的一进四合院,八九十平米的庭院,正房三间带着两间耳房, 东西厢房各两间, 南面还有两间小小的倒座房。

福姨叹了口气道,“本来有一座两进的院子, 但那里面住的人太多了,腾不出来,而且林叔那个时候刚从乡下回来,只想着安稳,便只要回了这一座院子。”

在苏软看来, 这座院子也非常难得了,要知道这个时代四合院就算没拆迁,独门独户的也很少了, 就像前面一排和胡同口的两家,都是大杂院,挤得只剩过道了。

这座院子显然也曾饱经风霜, 主体墙面上的熏黑, 厢房边上私搭乱建的印记都还没有消除,但福姨显然仔细收拾过。

福姨自己住在东厢房,她把行李放好, 带着苏软参观, “那时候我腿脚这样倒成了好事, 一直住在这里也没挪窝。”

替鹿鸣琛的外公守着这个小小的院落直到今天。

她拿了一串钥匙,打开正房,“都重新粉刷过,不过地上原来的人家糟践的太厉害,换砖比较麻烦。”

“可以铺地板。”苏软道。

这样的老房子要想生活便利,肯定是要大整一下的:至少得装个暖气,就算没有集体供暖,可以搞个锅炉,安在倒座房那边就正好;

还有水电也要改,水龙头还是装在屋里,不然冬天管子一冻,三天两头的消管子才是麻烦;

还有卫生间,至少主卧和次卧客卧里都的装个卫生间。

这么算来也亏得是一进的院子,二进的院子装修都装修不起……

想着想着苏软的脸沉了下来,这又不是她的院子,她操这闲心干嘛啊。

既然是各过各的,鹿鸣琛的院子她当然不住了,等这次去申市买股票赚一笔,六月份高考完后她再做点小生意,明后年自己就可以在大学附近买个楼房,虽然不如这样的小院子敞快,但自己的房子肯定住的更舒坦。

管他住的方便不方便。

想到这儿,苏软对这院子也不好奇了,礼貌性的跟着福姨转了一圈后,安置好福姨,早早歇下。

第二天凌晨四点,她就起床准备出门,唯一麻烦的是福姨以为她是去找鹿鸣琛,把李若兰装的吃的塞了好多给她,差点就想雇个三轮车拉过去了,说反正到时候有鹿鸣琛接。

最后还是苏软直接扔下最大的那个包裹跑了出来,感谢这个年代通讯不便,不然她立马就得露馅儿。

燕市火车站的人明显比东林市多多了,好在时间也宽裕,苏软排了三个多小时的队运气很好的买到了一张当天南下的卧铺票。

折腾了二十多个小时后,她终于到达了申市的火车站。

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北方的城市,入目不少衣着鲜亮时髦的年轻人,也有扛着编织袋的打工仔,满耳朵甜津津的吴侬软语,更多的还是嗲溜溜的申市话。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