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5(1 / 2)

加入书签

  京畿道附近的大路上有扶桑兵不断巡逻, 但在人迹罕至的郊外,因人力不足, 巡查力度就没有那么强了。

  暮色苍茫,天际还余一抹靛青, 秋露蹲在山坡上, 呼噜呼噜吃着面条。

  她饿坏了,在野外潜行这许多天,只用随身携带的行军粮食充饥,连口热水也没得喝,此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捧在手里, 简直激动得差点儿哭出来。

  “慢点儿吃, 要不要喝口水?”苏英华都看不下去她这惨样儿了,关心地道。

  说来也巧,朝廷仓皇南逃时, 他义无反顾的留下,销毁了公司里为修建铁路准备的全部资料, 之后就一直留在京城附近,这会儿正好和秋露重逢。

  苏英华不是文弱书生, 他留过洋, 玩过枪,求学时跟着导师风餐露宿, 体格健壮, 这半年来还带领着不愿屈从外国人统治的乡民们跟扶桑军队对抗,刀光剑影之下, 更是迅速成长起来。

  可随着扶桑军队稳健地逐步扩大实际控制范围,他们这种野路子游击队也快扛不住了。如果秋露再晚来几天,或许就见不到他了。

  姐弟乍一重逢,自然是欣喜万状,战争年代的人,颠沛流离,说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毫不为过的,何况还是苏英华这种自陷险地的情况?

  高兴过后,就是叙述别情,秋露分说了一番家里的景况,听见父母已在南京安居,二老安然无恙,苏英华也是欣慰。

  当初他毅然选择留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国家的栽培,唯独对不起的就是父母。

  他是家中独子,万一出了事,对父母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

  当听到秋露说她投了西北军,如今在西北军姜少帅麾下做事时,他又击节赞叹,对姐姐刮目相看。

  而听弟弟简略的讲了离别后自己的经历之后,秋露也有相同的感觉。

  战争使人成长。

  她此行本来就打算摸一摸扶桑军队的底,只是还没着手去做,这会儿遇到和扶桑兵打了半年游击的弟弟,连摸底的工作也不用做了,正好找他了解情况。

  苏英华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已知的情报尽数倒出来不算,还带她到了这个隐蔽处,近距离观察扶桑兵执勤。

  这个坐落在山坳里的小村庄本来就只有寥寥数十户人家,扶桑人来了之后,全村搬到了深山里。如今在这里的是游击队的人,负责监视敌军动向。

  和秋露一起出来的特别行动小队全副武装,此时也与她一个姿势,蹲在地上,举着碗埋头扒拉。

  秋露吃饭的动作不显粗鲁,速度却最快,吃完了一抹嘴,接过弟弟递来的碗,仰脖喝了满满一碗温水,又举起望远镜查看远处岗楼上的情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