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6(1 / 2)

加入书签

在东北受过挫折的扶桑人贼心不死, 纠集了六个军团,用船运兵, 从津口上岸,一路向着京城杀来。

  全国各地虽军镇林立, 重要的港口还是由朝廷把持, 扶桑军队一打来,猝不及防的津口守军逃的逃, 散的散, 都没用多敌方费事,就轻易放弃了自己的驻地。

  消息传来, 朝廷大怒,可还来不及调各地军队驰援首都,昼夜赶路的扶桑军已经势如破竹地杀到了京城下。

  朝廷吓得魂飞魄散,一面吩咐卫戍军抗敌,一面飞快地收拾家当跑路。在上层的带动下,底层一片人心惶惶,不知多少人抛家舍业,跟着皇帝和朝廷出逃。

  这一系列事情发展得太快,秋露还没反应过来,就不得不跟着父母一起逃出京城,向着茫然远方奔去。

  她也曾想转去东北投奔姐姐,可到处兵荒马乱的,不只有外国军队封锁地方,连本国的兵痞也趁机祸害百姓,她只有一个人,实在护不住一家子。

  思来想去,竟还是跟着大部队比较安全,至少他们作为铁路公司首席工程师苏英华的家属,还算得照顾。

  秋露端着一盆清水进屋的时候,她母亲正在哭,手里的帕子都打湿了大半,指缝里露出呜呜咽咽。

  苏政坐在一边吧吧嗒嗒抽烟袋,并不出声,她本已哭得声息渐低,见女儿进来,声音又高起来:“我的儿啊……我的英华……怎么那么傻哟!揉碎了娘的心了!”

  秋露的弟弟,苏英华,并没有跟着大部队一起撤出来,他舍不得铁路公司高价购来的精密设备落入敌手,也舍不得修了一半的铁路,主动请缨留下来,希望能尽到自己的力量。

  他的这个决定,对于苏政夫妻来说,堪称晴天霹雳,家里只有他一个男丁,他出了事,岂不是要毁了这个家?

  黄氏一听就哭了,寻死不依,苏政更是大发雷霆,但苏英华的决心既下,便不会改,终于还是留下了。

  从头到尾,秋露没说一个字,她既自豪于弟弟的责任感和公而忘私的品格,又担忧他身遭不测,只是默默送他出门,往他手里塞了一把枪。

  苏英华惊讶于那把枪的精密小巧,问她:“姐,这枪你哪儿来的?”

  秋露答他:“西北姜大小姐送我的。我们私交甚笃,如果有机会,你可以拿这把枪去请见姜大小姐,她会帮你。”

  当时苏英华的眼睛就亮了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冲她一笑:“时间紧急,我得走了。姐,爹娘都要拜托你,珍重。”

  姐弟俩拥抱了一下,苏英华就头也不回的大步而去,徒留秋露看着他的背影,满心伤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