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2 / 2)

加入书签

  康熙四十八年, 朝中处在多事之秋,围绕储君宝座, 众皇子和朝臣们勾心斗角争夺不断,天下更是纷乱不堪。

  自清廷逐渐稳坐天下后暂时蛰伏的一众乱党像是商量好了似的, 以京师二王府被炸为□□, 突然一齐爆发了出来。

  似乎是一夜之间,每个省份都冒出一批作乱之人,各种激进的口号喊得清廷地方官员心惊胆战,天下的局势似乎又回到了顺治年间,龙蛇四起, 人怀异心。

  嬿婉跟着李红巾小组一路南下, 亲眼目睹了这乱纷纷的时局,心里的疑惑却随着旅程越来越深。

  她出生的时候,父亲年遐龄还在湖广做官, 在她有限的记忆里,地方上的环境不说安泰, 至少大面上是平静的,很多旗丁根本不演武, 反而终日游荡, 无所事事。

  这夜,众人在一个秘密据点留宿, 李红巾和嬿婉住一间, 其他几个大男人挤一间。条件简陋,木板床上仅有一条褥子, 散发着浓重的湿气,李红巾拿了掸子掸干净木板上的灰尘,回头就见嬿婉坐在条凳上出神。

  那只条凳不过是照管此处的同志自己做的,只是简单地磨了磨凳身的木刺,连清漆也没有上,就像乡下人家每家都有的那种,与坐在上面的人很不相称。

  她其实很奇怪,这位一看就养尊处优的官家闺秀怎么会和她们书记搭上关系,但既然朱书记说她值得信赖,她就绝不会怀疑。

  只是这样细皮嫩肉的小姐,实在不像是能吃苦的样子。

  屋内只点了一盏油灯,火苗摇曳,勉强照亮这一室而已,她坐在那里,卸去了初见时的华服美饰,只着布衣荆钗,但那种矜贵的气质却不是说变能变的。

  她正看入了神,就见这位年姑娘抬起眼帘看过来,眉心微蹙,问道:“李同志,我想问你件事情。”

  “有什么事,你只管问吧。”见她不像是要对眼下的糟糕环境提出抗议的样子,李红巾暗中松了口气。

  嬿婉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我想问,天下怎么有这么多心怀异志之人呢?当然,满清是外族入主中原,天然就不得人心,但好歹也定鼎天下这么多年了,前朝的血脉叫他们追剿得一个不剩,就我所知,针对民间义士的杀戮也从来没有放松过,眼下这些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沉吟了一会儿,李红巾才昂然道:“人说,‘十室之内,必有忠信’,满鞑虽然穷凶极恶,我中原义士辈出,也是杀不完的,一旦有人首义,总有良绅响应。不过前明确实是完了,我们朱书记虽说是前明末代鲁王之孙女,但当年小鲁王薨逝后,有复国之志的义士们早都散了,所以我们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恢复前明,仅仅是驱逐鞑虏而已。”

  嬿婉身体微倾向前,认真地听着,没有说话。<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