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页(2 / 2)
经过改造的录音棚,更加接近二十一世纪的布局了。
空间进行过扩建,比李潇潇之前来的时候大了将近一半,录音室单独隔开,有一大片玻璃墙。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让配音演员在里面不受干扰,录取最干净的声音,又能让配音演员与录音师隔着玻璃通过手势沟通。
通常情况下,配音导演都是在外面,而配音室内的声音可以扩到外面,让配音导演在不进入配音室的情况下,听到配音演员的录音情况。
这年代都是用胶片录音的,大概九分钟一张,成本非常高,配音演员们都需要尽量避免出错,而配音导演也要随时听着配音情况,发现错误时要及时修正。
陆星辉和李潇潇进入了配音室,陆星辉给了她一份台词,两人分工合作操作放映机,放起了影片。
两人对照着影片和台词,试着配了一会儿,李潇潇仍是用的之前和蒙焕山搭戏的声音,纯净清澈,录音室外的几个人听了都觉得好,但陆星辉又提出了一点修改要求,李潇潇也按着要求调整,精准得仿佛一台机器,让所有人都啧啧称奇。
玛拉的角色配音毫无疑问地定下来了。
目前李潇潇的调动还没确定下来,陆星辉也还在修改台词的翻译,但为了提高效率,他决定提前和李潇潇说一些注意事项,李潇潇也抓紧机会提问,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起配音演员,配音导演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而李潇潇本身也是配音导演,所以两个人交流起来十分顺畅。
李潇潇对译制片更多的是理论,因为在二十一世纪,这种夸张的译制腔已经被淘汰了,但在这个年代才刚进入黄金期。而陆星辉已经有许多实战经验,自己也整理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可以理论跟实战相结合,将经验传授给她。
而她有新世纪的配音理论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透出来,陆星辉足够专业,在听到新理论是也眼前一亮,将它融合到现有的技巧里。
两人不知疲倦,一直聊到了下午一点多,直到孙哲绎在外面敲了敲玻璃窗,两人才如梦初醒。
陆星辉站起来,说:“走吧,先去吃点东西。”
李潇潇点点头,吸收了一上午的干货,心里正欢呼着:圆满了,她的人生圆满了!
这时,她才留意到外面的梁丹和蒙焕山表情有点奇怪,他们拼命地朝她使眼色,她一头雾水,跟着陆星辉走出了录音室,然后看到了录音棚门边的叶老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