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5页(2 / 2)

加入书签

当初李潇潇只是将洪向国闯进柴房就赵兰的场景描述了一下,文海燕就已经融入了角色,理解到了那一点仰慕之情。

这是一个战士为理想奋斗的故事,也是一个少女为一个青年打破枷锁而蜕变的故事。

是一个严肃的革命故事,也可以是一个革命背景下的凄美爱情故事——虽然那道线藏得很深。

可潇潇说了,那是需要把握一个度,让人既可以理解为纯洁的友谊,也可以理解为仰慕之情,多一分是危险,少一分则少了味道。

这就是过审的技巧。

文海燕马上举手,李潇潇笑了笑,朝她做了个“请”的动作:“海燕。”

文海燕站起来说:“突出军民鱼水情,主角是军人和百姓,以他们为主角,发生的故事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因为百姓过的就是小生活,小生活也可以有趣事。”

“对。”李潇潇赞赏地点点头,“这就是选材的方向,符合审核要求,而且要容易和观众产生共鸣。”

“一般来说,两个人在说起一件事情,如果双方都是经历过的,那这两个人很容易能互相共情。

在话剧上也一样,如果台上的剧情,是他们经历过或者目睹过的,他们也更容易有感触。”

众人纷纷点头。

“但是……”李潇潇给他们留了一点思考的时间,“话剧是一门艺术,如果艺术源于生活,却不高于生活,那么观众平时生活就是在演话剧了,也就不用来看咱们的演出了。”

大家忍不住笑了笑。

李潇潇说:“所以,艺术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

这个观点,吴芳是最有感触了。她点点头,一脸感慨地说:“就像当初你在写《半边天》的时候,社会上对女人就是苛刻的,不止是社会,就连女人本身都给自己带了枷锁。”

说起当初吕洋的事情,她已经心无芥蒂了:“《半边天》的前半部就是源于生活,大女主帮助小女主走出困境,小女主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成就,就是高于生活。”

“但我们也不是不切实际地拔高。”李潇潇笑了笑,目光坚定又温和,“让观众从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这是话剧的使命。”

吴芳眼圈微红:“是的,我明白。”

当初如果不是《半边天》,她早就在吕洋面前丢盔弃甲,逃到偏远山村去了。

因为话剧,她又重新站了起来,在舞台上一遍又一遍地向观众们传达自己的信念。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