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9(2 / 2)

加入书签

  柏玉丛到底不像她这样不惜命,最后败得比范华还快,带着伤退后认输。

  孟铭独自一人站在山顶,头脑有些混沌,举目望去,师父远远的在说些什么,面色焦急,嘴一张一合,却听不清说了什么。

  她笑了起来,举起了剑,现在,都听我说。

  聆月宫的人在往前赶去,想先替孟铭疗伤;作为主持者的竹溪派掌门也正要站出来,宣布获胜者,并问她要不要先疗伤,再谈其他。徐山派众人脸色不好,但不失大派风度,十人一一回归本门队伍,静静等待。

  一片忙乱中,孟铭在山顶举起了手中剑:“我是聆月宫弟子孟铭,我也是仪国百姓方宛宛。”

  方漓的眼泪已经落下来了,这个熟悉的名字。

  “我父本是仪国文官,昔日仪国洛国相争,我父殉城而亡,是为尽忠职守,与人无尤。我母带我出逃,不幸被杀,我被掳为奴,为保清白自毁容貌,叫人卖到洛国边境的村庄,十三岁产女,十七岁出逃,为聆月宫门人所救,安置于云国。”

  说到这里,她嘴角已溢出鲜血,抚着胸口,喘了口气。

  山间偶有白鹤飞过,一声鹤唳,众人俱无声。

  这就是方宛宛的人生。女儿四岁时,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深山,想的是哪怕一死,也不要再过这种日子。她运气好,走到元山里,已不算是洛国境内,被正好路过的聆月宫长老救起,顺路送到了相邻的云国。方宛宛身遭大变,不愿回乡,连姓名都改了,以孟铭之名留在了云国。原以为就此度过一生,不想到底进了仙门,成为今日的孟少宫主。

  “两国交战,命如草芥,我不怨人。被逼嫁人生女,逃入深山,也是我自己选的。但是……”

  孟铭胸口一痛。她入聆月宫后,才知道修真门派之间默认的规矩,也才知道洛国民间所畏惧的上仙并非穷凶极恶,仅仅是禀持着对世俗官府冷眼旁观享受供奉的立场而已。

  坐拥多个小千界,这些门派已不像立派之初那样在意从世俗界取得的财富,但习以为常,也从来懒得去管凡俗百姓的死活,哪怕是从民间进入仙门的人,时间久了,也视之为理所当然。

  而大千界的人口又是各门各派发展的基础,人口来源就是各自势力范围内的国家。这使各家对于大千界的地盘都非常敏感,绝不允许其他人插手。孟铭当初若不是已经跑到洛国之外的凶兽山中,聆月宫那名长老就算救了她,也只能将她送回来处,而不是带她去云国。

  这些,令孟铭心中不平,不甘,不愿,却不是她今日所为的原因。

  “我有一女,当年怀必死之志向元山而行时留在洛国村中。入聆月宫,我乞人相救,才知道救也救不得,这就是徐山派的规矩!我学艺初成,自己前往洛国,我那苦命的女儿却已经被逼死了!孟铭深知规矩难改,今日只求一诉心中怨恨,只求一战慰我女儿在天之灵!”

  满座怔忡。聆月宫知情的人以为孟铭在意过去的耻辱,一直替她瞒着身世。来观战之人不乏许多孟铭的仰慕者,乃至追求者,谁也没想到,她还有这样不堪回首的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