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6(1 / 2)

加入书签

br />  师父为人似是孤僻,似是如那雪中一剑般冷厉,但方漓知道他是一个温暖的人,至少给了她温暖。

  就像雪下过冬的麦苗,靠着似寒实暖的冬雪,在来年抽枝吐绿,越发茁壮。

  这把剑,她要叫它“冬雪”。

  她习的是四季剑,此时她隐隐已有所感。她要悟的剑意不是冬的严寒,而是严寒下的新生。

  轻轻吁一口气,方漓又换了阿无送的剑。

  这是阿无在元山有限的条件中炼制的最好的剑。像他一切的作品一样,精致到了极限。

  这种精致是近乎幽禁的生活带来的无比耐心雕琢而成。方漓手握在剑柄上,明显感觉到舒适。就连这剑柄,也是阿无不知尝试了多少次,才定下的最适合的形态。

  被排斥、被流放,阿无没有怨恨,反而以自己仅有的力量,在元山救了不知多少人。方漓想到一箱箱同样精致的雕像,不觉露出了温柔的微笑。那里面,也有她。

  这就是阿无,她要以此为他的剑命名。他的剑也是温暖的,却不是夏日的酷热,而是春风的微熏。

  她要叫它“春熏”。

  现在她明白师父所说的“剑无心,人有心”的意义了。

  再来,就是炼剑。

  剑修之炼剑,乃是以心炼之。

  方漓选择冬雪先开始炼制。她分出一缕神识附在剑上,一手举起小锤,缓缓地、不轻不重地敲了下去。

  神识如被雷击,震得她一跳,断了与剑的联系。这是正常的,方漓并不气馁,重新开始,直到适应了小锤的敲击为止。

  这是一个水磨功夫,需要耐心和漫长的时间。方漓无端地想到,这可是正适合阿无呢。

  她也一定可以的。再度摒除一切杂念,以锤击剑身,神识与剑胚一起锻打,渐渐神魂相系。

  到她完全适应之后,就可以初步熔炼,将更好的矿石一一熔入剑身,让神魂完全参与到本命剑器的成长中。慢慢的,剑生灵性,她就可以将剑灵收入体内窍穴温养,进一步加强联系,最终如臂使指,人心即剑意。

  现在还差得远,仅仅是让神识适应剑身被敲击的震动,恐怕就要花一年半载,别的就更别提啦。

  好在方漓现今一切顺遂,无他事烦忧,自是专心炼剑炼心,只偶尔停手想一想,阿无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冲破封印,结成妖丹呢?

  大千界的元山,灵气稀薄,绝非修炼的好去处。然而元山深处的谷中,有一人日出则吞日,月升则摄月,一日不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