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4页(2 / 2)

加入书签

“是战争吧。”钟梓辛有些感慨:“你看爷爷的手,如果不是被炸的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而且刚刚奶奶也说了爷爷的耳朵是年轻的时候被地雷给轰坏的……安桥,你在看什么?”

他俩说话的时候,安桥却被屋子的一处墙壁吸去了目光。

光秃的墙壁上贴了几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5个长相还十分年轻的小伙子,他们皮肤黝黑,身上满是泥土混合着灰尘。

墙壁前头靠着一个不知道已经用了多少年的梳妆台,梳妆台的抽屉半掩着,没关死。

安桥往里看去,看到抽屉里放着两样东西,一个印着编码的手环和一个铜质的帽徽,帽徽上还印了clc的字幕。

她一下子就认出了那是什么,不由得鼻子一酸,忍不住朝老太太问道:“奶奶,你们是从利物浦来的吗?”

老太太听到这个地名有些恍惚,似乎是因为太久没有听到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应道:“是哟,你不提我都快忘了那地方叫什么了……”

她这么一说,安桥的猜测便基本得到了证实。

看来这间屋子主人的故事,确实得从上个世纪讲起了。

“你怎么知道老奶奶是从利物浦来的?”虎金源问她。

“你们看看这些照片。”她让两个小伙伴看墙上贴着的这几张照有很多年头的老照片。

照片上还印着时间,从1916年开始到1919年。

“这是……”虎金源跟钟梓辛皆是一脸的震撼。

1916年,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先后招募了约14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

那一年,一块银元就能买30斤上等的大米,还有近10斤的猪。中国满大街的招工启事上写着。

【去欧洲吧,一个月就能拿到30法郎,只要你去了欧洲,你在中国的家属也能领10银元!】

那时的中国正在处于被帝国瓜分的动荡时期,生活艰苦,饱受饥饿的人们,为了能赚到钱,维持家庭的生活,带着对好日子的迫切,破罐子破摔的魄力,搭着轮船抵达了英法两国。

这些人中有不少甚至是刚刚成年的孩子。

当时的合同上说,中国派出的华工是不用参加战斗的,但不参加战斗这5个字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更大的危险。

这些华工每天都走在生死的边缘,他们在战争的最前线,他们挖掘战壕,修筑攻势,掩埋尸体,清扫地雷,修路架桥。

有些华工才刚刚抵达,就被天上的轰炸机扫射的血肉横飞。

还有些华工,甚至都还没到达欧洲,就在轮船上遭遇了德军潜艇的伏击被□□击中,全部遇难。

他们走在战争的最前沿,英国人打仗,他们要在仅仅只有50米相隔的敌人面前,率先给他们挖好战壕。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