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2 / 2)
“5000年前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它们是人类文明中最早的文字之一,然而这些文字却仅仅昙花一现, 便在历史的不断变更下渐渐消亡了。
中国汉字久盛不衰, 从现在可查证的三千年前的甲骨文, 到如今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简体繁体字, 汉字独立世界文字之巅,并不断地发展、扩大。”
随着念白低沉磁性的声音说道发展, 扩大两字的时候,从舞台的两侧开始缓缓走上了一群舞蹈演员。
他们穿着自己国家的传统服饰。
“诶,是和服!”小泽雅子坐在台下, 正看得津津有味,就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和服。
穿着和服的日本学生们缓缓走上舞台,紧接着是韩服的韩国学生, 然后是穿着汉服的我们中国的学生。
三个国家的学生们穿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融汇在一起,用排练过不知多少次的动作整齐划一的排出了一个“友”字。
是友好的友,是友谊的友。
友的字形开始发生变化。大篆、小篆、楷书,日文,韩文,最后又停在了中文简体。
这样的表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也曾出现过,几百名演员扮演的活字印刷字模通过不断变幻,用大篆、小篆、楷书三种不同字体展现了同一个汉字――“和”。
后来媒体平价“和”是最中国的汉字。
今日,在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博览会最后的收官演出上,编导系、文学系的学长学姐们,模仿那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用了几十位学生,排出了一个友字。不过比起那时紧紧只是汉字的表演,今天的友字中更加入了日本文字和韩国文字。
如果说,“和”是最中国的汉字,那么他们希望,“友”可以成为最国际的汉字。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韩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
后来汉字经朝鲜辗转传入日本。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在日本固定,被称为“万叶假名”。
日本文字的最终的创作是由曾长期拜访中国大唐的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来完成的。
由吉备真备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而弘法大师则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
正在念白的播音系小哥哥用无比骄傲的声音,缓缓述说着汉字的历史与传承,那些年文化的传播,那些年国家的强盛,那些年属于中国人们的骄傲,在汉字上一一体现。
在场的观众们莫名感到有些热泪盈眶,他们有的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有的是已经在职场上坚守多年的大人,甚至还有一些经历过祖国兴衰的老人。
在观看这场演出之前,他们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从一群孩子们的口中听到自己国家汉字的历史,了解到那陌生却不遥远的光辉岁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