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2 / 2)
堕珥时流盼,修裾欲朔空。
唯秋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高挑女生的歌声一转,软糯细腻的歌词跟着乐声而出。
这是唐朝的诗人李群玉写的一首《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这诗中所描绘的舞是惊鸿舞,传闻唐玄宗的宠妃江采萍的成名舞便是此舞。舞者如同鸿雁在空中飞翔,舞姿轻盈、飘逸,可谓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在这天籁之音中,路幺幺旋转跳跃,水袖长挥,伴随着着中国的传统乐器所演奏出的乐声,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宛如误入凡间的仙子一般。
跳芭蕾舞的俄罗斯小姐姐慢了路幺幺一步没来得及与她同时上台,之后便再也找不到上台的时机。褐色卷发的小哥试图在歌声中加入带着他们西方特色的歌词,却几次没有插进节奏。
二胡缓缓拉起,左边的方阵明显的一顿,但很快就又调整了过来。俄罗斯小姐姐顺势上台,跟路幺幺同台竞技,一时间现代与古代的交融,西方乐曲和中国音乐的融汇,没得几乎让人移不开眼睛。
因为担心编钟而来到现场的柯老头差点老泪纵横,连话都说不出来,他从未想过能在一群学生的身上,看到中国乐器的崛起。
精彩,精彩绝伦!
被邀请来参观的领导和记者们也没有想到,一场普普通通的青少年文化交流博览会竟然能演化成这般中西艺术的碰撞。
领导们都激动了,记者们也激动了。闪光灯不停地在礼堂里闪耀,恨不得能抓拍下每一分每一秒的精彩画面。
这音乐不相上下,这舞蹈难舍难分……
一个留着寸头的中国男生从右方队的后方站了出来。
他手里拿着一把铜制长管,头为喇叭状。
男生嘴巴对住管口,轻轻一吹,嘹亮的声音顿时穿透整个舞台。
这声音的声音的频率是钢琴的两倍,音响是钢琴的四倍。
左方队再次顿住,这次的停顿更为明显,这一只小小的乐器竟然瞬间压住了对面数十种乐器的风头。
外国学生们几次想要重新进入节奏,可那嘹亮流畅的乐声与其他乐器相辅相成,让他们找不到丝毫可以插进去的缝隙。
“滴滴答答滴滴……”这嘹亮的乐声如同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瞬间让西洋乐器尽失了色彩。
“wow!这是什么乐器?”有外国的领导忍不住问道。
“这个呀。”中国领导笑了:“这乐器可厉害了!从出生吹到死亡,迎接我们的是它送走我们的也是它啊!”
唢呐!
中国唢呐!
公元三世纪,这只小小的乐器,从波斯传入中国。来的时候它也许还仅仅只是个能吹出音响儿的铜管。可经历了中国数千年的传承,无数代人的改进,它被重新注入国乐之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