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页(1 / 2)

加入书签

她昨晚在房间的时候也查了很多关于曲艺的资料,现在虽然说不上是对曲艺特别有研究,但也算得上是大概有了了解。

实不相瞒一开始的时候,听到翻译器说任务是中华曲艺,安桥脑海里闪过的也是一群人在哪里唱戏,什么《贵妃醉酒》、《锁麟囊》、《窦娥冤》、《铡美案》、《二进宫》、《四郎探母》。然鹅,在昨天百度了一下之后安桥才发现,这戏曲和曲艺还真不是同一种概念。

“川剧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跟曲艺不同,川剧是由多人演绎式呈现,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但曲艺往往只需要一到两人,它是中国个民族不同说唱艺术的统称,和戏曲的表演形式不同,曲艺的演绎方式多为口语叙述故事……”

安桥按照自己昨天做完功课后的理解跟eac科普道。

可惜eac显然对这些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没有那么熟悉,即便听懂了安桥的话,但也没有理解到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演。

安桥拿刘长胜的京韵大鼓跟他介绍道:“这是中国的京韵大鼓,在最开始的时候,它是在中国河北地区,叫木板大鼓。后来传入到了中国的天津和北京地区,它的演奏语言被改成了以北京话为准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它是几种不同的中国经典戏曲唱法结合的新腔,大多数演奏的为短篇曲目,是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Eac这会听明白了一些,他十分好奇由不同中国经典唱腔所结合演化的新腔是什么样的,也对那充满中国色彩的大鼓十分喜爱,连忙用泰语把这些跟泰国的小朋友们介绍了一番,然后期待的看向刘长胜,等待着他的表演。

刘长胜因为今日要表演,所以没穿平日里的T恤牛仔裤,而是一身唱曲儿的灰色长袍。他这人别看他白白胖胖的,但他演唱的时候底气十足,那嗓子变得又冲又亮,竟唱个武段子的料。

他这会唱的是《单刀会》,刘长胜本身学过京剧,拿着京韵大鼓就是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的演出。

只见这刘长胜,在台上跟台下那简直宛如两人,他目光时而凌厉时而怒目圆瞪、面部的表情丰富而又引人入胜、那一抬手一举足之间,刀枪架式、刚柔并济。别说,明明这台上只有他一人,却唱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安桥本来对于这些咿咿呀呀的唱腔是不感兴趣的,这会都忍不住被他的表演给吸了睛。

按理说,这种曲艺文化,在中国也就是老一辈的人还比较爱听,年轻人多数都喜欢流行音乐,顶了天儿了也就是听听相声。这要是在国内的小学演出,可能孩子们都不爱听。

刘长胜在表演之前也有这些顾虑,本来他们就语言不通,自己用中文去唱词儿,泰国的孩子们就听不懂内容,再加上这腔调跟现在的音乐腔调可大不相同。很多人一时间可能都欣赏不到它的美妙。

可没想到,即便是听不懂内容,可孩子们还是给出了百分之百的专注力,他们似乎真的被这样的音乐所吸引,虽然听不懂,但随着刘长胜表情和动作的彼岸花,他们竟然也给出了相应的反应。

唱到了惊险的地方,这群小孩竟然还应景的惊呼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