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4页(2 / 2)

加入书签

“这个伤口,至少已经形成10个小时以上了。”

根据表皮剥落后损伤局部在一定时间内愈合时的形态变化,法医可以大致地推断出伤口的经过时间。

按照一般规律:

形成12~24小时的伤口,伤面会形成痂皮,且与组织同高。

但因为人与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愈合快,有的人愈合慢。

所以在运用这个规律来推断伤口形成时间的时候必须谨慎。

要留下足够的误差量,绝对不能精确到小时。

这一次,林新一就留下了足足两个小时的误差。

在留下足够的误差量后,他有信心推断,妃英理这个伤口,是至少在10小时前形成的。

而现在是早上9点。

伤口在至少10小时前形成,也就是说,妃英理是在昨夜11点之前被碓冰律子抓伤的。

“接下来再测一测死者的肛温。”

林新一从勘察箱里拿出了肛温计。

这是尸表检查的必要项目。

从尸斑、尸僵等尸体征象上也能大致推测死亡时间,但总体上都不如用尸温推测精准。

在死亡早期,如果室温环境合适,尸温推测死亡时间一般都能精确到小时。

“屋子里一直开着空调,室温恒定为23度,类似春秋季节。”

“春秋季节,在死亡后最初的10小时里,对于体型消瘦、适中的尸体而言,体温每小时平均下降1度。”

“现在死者的直肠温度是28度。”

“37-28,大致能推测出,死者的死亡时间是9小时前。”

林新一经过检查,迅速得出了结论:

“现在是早上9点。”

“也就是说,死者大概是在深夜0点遇害的。”

碓冰律子的死亡时间是深夜12点。

而妃英理手腕上的损伤形态却可以证明,她最晚是在11点之前,被碓冰律子抓伤的。

这时间就对不上。

而这也就能够证明:

“在妃阿姨被抓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碓冰律子都还没有遇害。”

“她手指甲的皮屑,并不是在她遇害时挣扎留下的。”

“所以,这些皮屑就只能证明她生前跟妃阿姨发生过肢体冲突,无法证明妃阿姨是凶手。”

林新一用实打实的证据,帮妃英理洗脱了一定程度的嫌疑。

“太好了。”

毛利兰稍稍松了口气。

妃英理也向他投来感激的目光。

但其实问题还没有彻底地得到解决:

妃英理有杀人动机,还在死者生前与之发生过肢体冲突。

只要不抓到真凶,她就还是头号嫌疑人。

会有好事者按捺不住地怀疑: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