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2 / 2)
周父说:“人家那样的,能娶你?”
那可是部队家属院出来的,听说现在官还大着,在他眼里就跟古代的宰相差不多,哪是这样农村人能攀上的。
他摇头说:“你还是别想东想西,你三婶介绍那个就不错。”
人踏实,也肯干,还是出名的孝顺,一人能种二十亩地呢,跟他们家又是门当户对,才是最好的。
上回来,就是为这件事吵的架。
小麦懒得听这些,只问道:“去,还是不去?”
早知道这孩子打小是这样,可还是叫人气不顺。
周母犹豫道:“要去一整天吗?我那一院子鸡鸭怎么办。”
小麦觉得怪可笑的,他们家原来不穷,哪怕是挣工分的时代,父母都是勤快人,又只有两个孩子,照理该比别人家宽裕。
可他们就是不花钱,吃穿花用都简单,更别提供孩子上学。
常挂在嘴上的话就是“这就是我们的命,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好像生来命就贱,过得好一些会遭雷劈。
小麦不认命,所以她硬着头皮带弟弟读书,为此不知道吃多少苦。
这些原来是可以不用的,所以她没办法理解父母的思想。
当然,要是这样也就罢。
这十来年最大的仇恨,还是在他们当年企图把两个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卖掉。
姐姐给了大米堪比父母的付出,乃至于他这些年更没有办法理解,一向不能释怀。
听这话是一点都不意外,嘲讽笑笑说:“那你们就在家喂鸡鸭吧。”
那说出去,好像也不好听。
周母嘟嘟囔囔道:“那你还能嫁得出去吗。”
小麦心想,她那天要是看不到这两个人,说不定能嫁得更风光,捂着脑袋说:“反正那天会有车来接,愿意去,你们就去。”
说完转身就走。
周母“哎哎”叫两声,说:“彩礼怎么说?”
大米干脆道:“你们还是别去了,不要给我姐添堵。”
就这两个孩子,周母还是想去一趟的,就是想想自己的鸡鸭,犹豫道:“那我晚上就得回来啊。”
周父也赞同道:“这菜每天都得浇。”
他们是离不开土地的人,一天不干活都不行,再者,亲家又是那样的人,他们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跟人家说,不免责怪道:“也不找个近一点的。”
说白就是,他们没办法离开熟悉的地方,生面孔叫他们恐慌和不知所措。
大米没见过这么好笑的,厉色道:“不用去。”
走出挺远,姐弟俩各自叹气。
小麦回车上拿出要发的请柬和糖,说:“挨家挨户发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