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页(1 / 2)

加入书签

方海前阵子看他脚不沾地,奇怪道:“你确定吗?”

别是在他面前逞能才好。

高明当然是确定的,说:“刚入职一批新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练练也能上手。”

赵秀云都差点忘记问,听见这句打断道:“是上次讲座的结果?”

那可真是值得好好说一说,禾儿兴奋起来道:“《震旦小报》以讲座为开端,发了一篇关于‘自主择业’的报道,还采访了我们,用词犀利,直指分配制度的不平之处,反响很大,之后会登在《民报》上。”

《民报》可是中央直属,各机关都要订阅,夸张一点,全国读报纸的人,三分之二都订阅,可见之后会有多大传播力。

历来笔杆子才是搅动风云一只手,应届生里不乏受触动的人,总会有愿意出来试试的。

高明的公司设立在联合大楼,做的又是现在最热门的进出口,招到的新职工是最多的。

像禾儿,基本就没招到什么人。

正经师范读出来的,都会分配到各校去,平常再出来做个兼职,一个人挣两份钱,岂不美哉。

要换个气量狭小些的,说不准觉得是为他人做嫁衣,但他们之间本来就不分你我,更何况这也是一件好事。

解决高明这段时间人手不够的问题,等都练出来,他就可以不用全国各地自己跑。

他想起来就高兴,说:“我们也算是个典型,就看《民报》会不会跟进了。”

要是关注的人多,十有八九是要专门做个主题的,少年人,总是渴望风光,要是能上一次报纸,那也是件大好事。

都是同龄人,周杨再次感叹差距,心想自己承包几辆车,每个月挣万八千块钱,在外头是够看,可是跟认识的几个人比起来,是没一个比得过。

难怪方青禾看他差点意思,有自己对象比着,条件上总是差一筹。

哦,他还是个中专毕业,虽然最近正在努力进修学历。

但以后人家把他跟高明一放,总看得出差别来吧。

周杨心里已经下一百八十个决心,觉得自己也不能再松懈下去。

正想得入迷,就听到方叔叔喊他说:“走什么神?”

周杨也不知道,不过反应过来说:“在想点事情。”

至于想什么嘛,还是不要提,说不好会叫人轰出去。

方海也没细问,说:“你上次不是打听想买两辆旧车吗?我有个老战友,单位有报废车。”

报废车不是完全不能用的意思,全看个人用途。

周杨修车是好手,他从小对机械的东西有天赋,一学就会,说:“基本都是能修的。”

现在修车是门大技术,一般人也学不大会,能换个轮胎都算不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