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页(2 / 2)

加入书签

……

小明泽满月时,陶青在家里办了满月宴,很多她曾经救治过的人,哪怕没到,也送了礼物,街坊邻居也认识了陶家的人,纷纷贺喜。

陶青本来邀请的人不多,来的人却不少,因为前不久皇帝给她娘正名了。

当初陶母是有罪的,死得不明不白,皇帝尽管知晓,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陶母只是个平民大夫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是陶青救治太女有功,皇帝除了答应让她安宁过日子,觉得还应该夸夸她母亲,便悄悄送了一块牌匾来,并在朝堂上,借着这件事,要求寻找更多默默无名却有能力的人,不能让这些人才埋没呀!

你看看那个陶大夫,当初就有资格进出贵胄府邸,就这样被我不懂事的亲戚弄死了,现在她的后人居然还继承了其衣钵,能够救治太女,说明了什么?人家的医术就是好。像这样被埋没的人才还有多少呢?

不去找人才,难道要让草包占据位置?

当初没能治好太女的某些御医听到了消息,尤其听到皇帝的那个“草包”二字,无语至极……

皇帝是没有指名道姓的,只是说“某某陶姓大夫”,举了个例子。但这件事过去也没多少年,朝堂之上,还是有人记得陶青的母亲,谁家没个头疼脑热,能被请入府中的平民大夫必然也是有名的。

这不,就有一些请过陶母的人家想起了她,皇帝又给她正名,不管真心假意,反正某些人打听到陶青的家,上门送礼了。

地位高的不可能亲自来,叫了个丫鬟小厮,送了份厚礼,陶青不肯收,就放在门前走了,还有人留下,要吃满月酒的。

总之,弄得街坊邻居都知晓,这位大夫似乎并不是普通人。

说好的让我们安宁过日子呢?

陶青郁闷了。

她觉得皇帝不安好心。

实际上,皇帝哪有想那么多。

有人扒出了陶青的背景:“那个张毓,是不是娶了当初那个陶大夫的夫郎啊?”

打听得更细的,又知道了,这张家好像对那个大夫的儿女不怎么样,连送礼,对方都不要呢。

皇城说大也不大,一点儿八卦消息,很快就能传到附近人耳朵里。

张毓在外办差事,总觉得同僚看自己的眼神不对,得知真相后,差点没怄出一口血,虽然很喜欢夫郎,也对其有些迁怒——看看你跟前妻生的孩子,一点儿都不懂事。你还天天叫人往那儿跑,受气不说,白惹一身骚。

现在后悔,想弥补关系,想看外孙啦?看你女儿儿子搭理你么,我早说那是白眼狼,以后不许跟陶青陶容接触,安心教养咱们的孩子才是。

陶青的父亲,如今被叫做张家夫郎的这位,真真是心里发苦,但无济于事,只一个劲哭。而张毓这回也没去哄夫郎,她急着挽回名声去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