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7页(2 / 2)

加入书签

徐州,昌廉休沐在家,他和娘子一起看着已经会跑的小儿子,昌廉道:“一晃时间过得真快,昨日好像才猫那么大,现在已经能跑了。”

董氏嘴角一直含笑,余光注视着儿子,边回着话,“是啊,对了,我上次见参加知府宴的时候,赵吉的娘子有些不对,怎么说呢,硬气多了,不会想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

昌廉勾着嘴角,“又是一届科举,赵吉可不就急了,你也知道这三年他在海务司的作为并不大。”

又是三年,赵吉不想继续留在海务司,他想去别的地方,可不就慌了。

董氏,“为何这两口子又不慌了?”

昌廉将儿子踢过来的布球丢回去,“因为有依靠了。”

董氏也继续问,继续问相公也不会和她说,反而担心自家的事,“你呢?”

昌廉压低声音道:“我继续留在海务司的意义不大,升不上去了,爹和我的意思是平调走。”

董氏,“那我要准备收拾行李了。”

昌廉压住媳妇的手,“不急,等尘埃托定再收拾,现在不好出头。”

董氏点头,又看向相公腰间的荷包,眼里满是温柔,“玉宜的针线活越来越好了。”

昌廉很喜欢长女,第一个孩子意义上不同的,第一次当爹的喜悦,一直铭记于心,所以昌廉对长女是偏爱的,每次闺女的信都会和妻子一起看。

对于闺女越来越开朗的性格,他是高兴的。

昌廉突然笑出声,“咱们家的几个大小姐,好像就三房的最正常。”

闺女最正常,本来应该不被重视的性子,反而凸显了出来。

董氏也跟着笑了,“娘说玉宜回去是当姐姐去了,有的时候气急了也会吼两嗓子。”

昌廉和董氏想闺女了,哪怕有画像,还是想闺女,昌廉道:“等过些日子,你回京待机日。”

来回路程不近,不就折腾两个闺女了,正好带着儿子回去给爹娘看看,这小子出生爹娘就没见到过。

董氏心里也惦记回去待些日子,现在家里有李婆子,她没什么不放心的,“好。”

次日一早,周书仁起身对媳妇道:“我的眼皮一直跳,已经许久没有过了,终觉得又不好的事要发生。”

竹兰仔细想着,“应该没什么大事吧。”

周书仁套上鞋子,“不,我的感觉不会错的。”

这害的竹兰也心慌了,就怕外出的明云出什么事。

早朝,周书仁见到太子后,知道自己的不安哪里来的了,太子这一瘸一拐的上的早朝,然后周书仁就无语了,太子的师父是徐大学士,哦,大学士今日没来,呵,在宫里教书了不起了,这是消息灵通躲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