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9(2 / 2)

加入书签

  两人一直护卫在可汗附近,距离也不远,一边挥刀开路,一边迅速往那边挪移。

  耶拉表现可圈可点,方才还抓紧机会替可汗挡了一刀,大家并没有对他起疑心。

  倒是那个被抓获的细作,再充当了烟雾弹,前夜送出去的密信肯定不止一封,恐怕有顺利抵达大周皇太子手里的。

  大周这位皇太子,开战以来的能耐有目共睹,他能成功推测,并设下埋伏,也不能说不合理。

  可汗听了心腹大将们劝告,环视一圈底下已是强弩之末的兵马,仰天怒吼一声,最终下令,立即往燕山小径撤退。

  胡和鲁耶拉二人,立即一左一右护在可汗身侧,贴身拱卫。

  前夜王帐中议事的大将,不知现在还能剩下几个,因为大家都得统领自己麾下兵马,战场上,个人强不等于没有性命之忧。

  胡和鲁是统帅,一直护在可汗身边,而耶拉则是在大战中,下意识地接近的。

  他虽升了官,但时间太赶,麾下兵马没到位,原部众本来就排在可汗不太远,鞑靼一再收缩兵力,靠拢过来挺正常的。

  耶拉紧紧护在可汗右侧,进了燕山,直奔小径,除了前头开路的先锋队,便到他们了。

  进入小道的鞑靼军,明显松了口气,命是保住了。

  耶拉余光窥了眼可汗,见对方虽面色阴沉,道神色好歹松了些,他心中冷冷一笑。

  前夜的真密信里,他连同这条直通北河的山道一并写上去了,入口出口,道路状况,但凡他知悉的,都仔仔细细禀报上去。

  你能想到率领残余部队撤逃,皇太子殿下能想不到吗?

  耶拉虽无法接到消息,但他笃定,最后一处埋伏,必然在这小道中。

  他猜对了。

  高煦这两日,一直在布置这件事,在嵩山峻岭中设伏不易,先得勘测这条路径,等选好伏击地点后,还得调遣兵士埋伏到位。

  等诸般事宜准备妥当后,已经差不多两日。

  这个时候,高煦才下令,合围圈靠近燕山的位置,稍稍放开点口子,将鞑靼残余部队放进去。

  他也没打算全部放进去,不然这路太窄小,前面的可汗就差不多能到北河了。

  先头部队放进去,让鞑靼残兵都知道有逃生路径即可。这时候有了生的希望,兵心就散了,大周再猛攻一把没进去的残部,战斗基本可以结束。

  至于最难拿下的鞑靼可汗,还有他麾下最精锐的亲兵,就交给燕山中的埋伏吧。

  埋伏点不太远,小道蜿蜒了近二十里,就到地方了。

  这是一个峡谷,原来是河床,现河水干涸得差不多,只剩下一侧的小许,鹅卵石道路还算好走,就是两侧的山岭笔直了些,顶上的林木茂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