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4(1 / 2)

加入书签

嗦,痛心疾首,即便蓟州不知因何被破,他亦始终坚信大周兵强马壮,绝不会让鞑靼逼近京城的。

  这种关键时刻,皇帝正该坐镇京城,指挥战事,怎可一见己方处于下风,就立即弃了皇都逃跑?

  这对全军士气,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微臣附议!”

  “老臣附议!”

  ……

  以往少不了勾心斗角的的朝堂,如今万众一心,齐齐跪下,请求皇帝收回成命,甚至有情绪激动者,已经痛哭流涕。

  只是昌平帝心意已决,不容丝毫更改,“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多言。”

  惜命逃跑并非一件光彩事,皇帝颇有些恼羞成怒,他一拂衣袖,就要站立离去。

  这时候,高煦早一步开口,“父皇请留步,儿臣有一事要禀。”

  他对自己这位皇父很了解,冷着脸旁观了片刻,便已确定,这旨意是不会改的。他当机立断,不等昌平帝起身,便两步出列。

  高煦声音沉稳,一字一句十分清晰,瞬间让闹哄哄的大殿安静下来。

  “儿臣愿代父皇出征,请父王准许。”

  昌平帝离京之事,对大周士气打击是致命的,既然已经不可挽回,那只能设法弥补。

  皇太子代天子亲征,是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高煦态度恭敬,但微垂的眼睑却掩了冷意,他对他这位父皇,真的失望透顶。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请陛下恩准。”

  王瑞珩气愤过后,心头一阵苍凉,不过他到底久经宦场,须臾就开始尽最大努力,将损伤减至最低。

  忠君爱国深烙心底,但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他心悦诚服,此刻须为东宫、为大周争取最大利益。

  “微臣附议!”

  “老臣附议!”

  首辅开口后,一干中立保皇党纷纷附和。

  “可也。”

  昌平帝忌惮太子,这一点不假,但不得不说,他这儿子还是很孝顺,关键时刻很靠得住。

  当然,他也很清楚自己这行为不好,只是他更珍惜自己的小命,但若能两全其美一些,就再好不过。

  至于所谓军权声望这些,都远远及不上大周朝江山稳固来得重要。他是帝皇,还是父亲,在古代占据绝对的优势,届时回銮后再设法收回,也不是不行。

  “今皇太子代朕亲征,即日出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