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2 / 2)

加入书签

  晦不晦气都得去, 隔日,她便换了素色衣裳, 前去魏王府。

  人不少, 大家一脸哀色,看着颇为情真意切。

  其实魏王妃的“急病去世”, 想必在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只是皇帝不啃声,就代表了默许。

  既然皇帝都默认了, 那么魏王妃不是病逝也算病逝了, 京城没有流言出现,大难临头魏王妃娘家也不敢有异议, 舅家就更不用提了。

  大家演技了得, 一脸沉重, 唯独一个安乐大长公主例外。

  纪婉青在大婚次日谒见皇帝时,曾经见过安乐大长公主一次, 这位辈分高, 很多事情已无需顾忌了。

  “好好一个孩子,就这么没了。”

  纪婉青离得近,隐隐听到对方这么叹了一句。她默然,安乐大长公主因为身体原因, 膝下并没有孩子,想必感触会更深吧。

  安乐大长公主惆怅片刻,收敛情绪,回身见了她,便道:“太子妃大婚不足一月,心意到了便可,早些回去吧。”

  纪婉青也不想多待,顺势随着对方一起出去了,临上轿舆时,安乐大长公主回头,说一句,“太子是个有规矩的好孩子,你安分守己,会有安逸日子过的。”

  她主要因为怜惜太子,见四下并无旁人,便嘱咐一句。

  纪婉青虽是被捎带上的,不过这建议对她也是好的,她领了心意,微微福身道:“婉青谨遵姑祖母之命。”

  “那就好。”

  再多说就不美了,两人分别上了轿舆,各自回去了。

  魏王妃在年根底下没的,为防搅了昌平帝兴致,白事办得很低调,停灵一段时间,便匆匆出了出了殡。

  正旦大年,一连低气压多日的昌平帝终于阴天转晴,前朝后宫都不敢触霉头,只一意凑趣,将气氛推至最高峰。

  昙花一现的魏王妃已被刻意淡忘,不过纪婉青也无闲暇感慨太多,从除夕到元宵,一连串大宴不间断,她累得头昏眼花,哪里能再理其他。

  好不容易出了元宵,不等她喘一口气,高煦病倒了。

  好吧,这病当然是假病,毕竟年前年后这么忙碌,体弱的皇太子若再继续安然无恙,那便该惹人疑窦了。

  太子都病了,太子妃当然得留在清宁宫伺候着,不管她是否受宠。

  “殿下,这可劳烦了你。”若不是,她还不能歇一歇呢。

  纪婉青端着一碗汤药到床榻前,将它随手搁在榻前的小几上。高煦演戏演全套,殿中弥漫着苦涩的药味,他脸色苍白,状似虚弱地倚在姜黄色福纹大引枕上。

  她瞅了一眼他的俊脸,这涂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