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页(2 / 2)

加入书签

剩下钱晴又买了些零食文具,这时候进货就不图贵的便宜的了,主要是求全。什么样式的都拿一点,回去看什么好卖再补货。反正多数放不坏,大不了慢慢卖。

钱雨中间还觉得那几个文具盒太贵,一个文具盒十块钱进价,怎么看怎么不值。

钱晴倒觉得那几个文具盒好看,粉色蓝色的,一看就是小学生会喜欢的款。

这一买,就花了六百块,摊主给抹了零头,又找了个帮工帮她们把东西送到招待所。一共三大箱子的货,真让她两个女人独个弄回去,路上就得招人眼。

后面几天钱晴还在逛,就是不买。

她本钱小,大拉毛一条十块,羊剪绒一顶二十五,耳护一个也要三块钱。真要这么买,她手里两千多又能买多少?

所以她打算再看看。

终于,这天在市场里,钱晴看见有人拉着一车花花绿绿的东西在市场外头摆摊。

说起来银楼这个市场,本来是供销社划的地,结果还没等楼盖起来就改革开放了。省城作为一省的中心,南方过来的货迅速铺开,供销社多少受到了冲击。

这片地后来就盖起了三层楼,里面都是按摊位或买或租,衣物鞋袜,包和帽子,都是全乎的。

这几年来银楼批发衣服的人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所以这个拖着板车在外面摆摊的,没多久就被管市场的红袖箍给撵走了。

钱晴快步赶上去,跟拉着板车的几个人搭话。

“你们这卖的是什么啊?”刚才离得远,只能看见是毛巾之类的东西。

对方一共两男两女,打扮上却跟市场里的人不太像。

现在人们的穿衣是比较两极分化,洋气的那一批,□□镜,阔腿裤,女的脖子上要围个小丝巾,男的夏天脚上一双皮凉鞋。不讲究穿的,那就是规规矩矩的衣裳,款式死板。

这几个人穿的衣服虽然不花俏,颜色质量却跟当地人不太一样。

女的穿着白色的毛衣,外头搭一个土黄色的外套,男的穿着藏蓝色的夹克衫,领子竖起来。

跟在班车旁边的女的苦笑着说:“枕巾,还有点手帕,你要吗?”

钱晴按捺住心里的狂喜:“先让我看看吧。”

对方看她不像是来寻开心的,就在街边给她掀开一个角。

各种花色,层层叠叠,一沓子摞着一沓子……

钱晴翻了几下,心里高兴之余还有点纳闷:“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这不是挺好的东西吗?怎么他们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