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9(1 / 2)

加入书签

用的,还有李志刚那边需要的。

  灯泡是那种有点像葫芦形状的,底部溜圆。材质是透明的玻璃做成的,而且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里面的钨丝。

  而开关是黑色的,外表看长的有点像汽水瓶盖子,但是却比盖子要大一圈,差不多得有成人小手臂粗了。

  外面有个黑色的盖子,盖子是可以拧开的。一拧开的话,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的线路结构。拉电灯的线,就是装在里面的一个小弹片上。一拉,弹片下压灯就亮了。再一拉,灯又灭掉了。

  线路一家一家的挨着拉了下来,总算是轮到李志军家里了。

  拉的时候李志军卖豆腐去了,不在家。回家一看这线路拉的,实在是粗糙简陋到了极点。

  电表安置在了屋外头的墙上面,总开关是在堂屋里面的墙上。而线路是直接拿钉子钉在墙上后,再把线给挂上去的。

  这些东西都是直接□□在了外头,连遮掩一下都没有。唯一庆幸的大概就是,安置的时候这个总开关装的比较的高,孩子一般触碰不到。不然这个安全隐患,确实还蛮大的。

  但这个年代,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

  至于电费,村里头发布了通知,一毛钱一度的电。

  这费用一出来,老多人心疼了。

  谢兰香等李志军一回来就开始抱怨了起来,“你说着电费咋就这么贵啊!咱家以前用煤油灯,一个月也花不了一两毛钱呢!”

  不过抱怨归抱怨,等灯真的通了的那一天,谢兰香高兴的顾不上还是白天就把电灯给拉亮了。

  拉完之后还兴奋的很,一个劲的跟李志军说,“军子啊,你看看这电灯多亮啊!果然不愧是城里人用的东西,就是不大一样!”

  过了没一会又把灯赶紧给拉熄灭了,说是大白天不拉灯,太费电了。

  李志军都没敢告诉谢兰香,去县城买灯泡的时候,大伙买的都是十五瓦的灯泡,就他觉得亮度不够然后给换成了二十五瓦的。

  为着这个,谢兰香某天去别人家里窜完屋子回来,特别得意的跟李志军说,“军子你可真厉害,这灯买得都比别人家的好。我去了人家家里看了,人屋里的灯都没咱家亮堂。”

  这会的李志军有预感,谢兰香要是后面知道原因,一定得心疼死。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谢兰香终究还是给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