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9页(2 / 2)

加入书签

不管事实的真相到底怎样,总之这些人坚定的就是这种想法了。

上次上洛的时候,明智光秀还可以劝告三郎不要接受官职——然后三郎回头就给明智光秀要了个官,顺便还给他改了个姓——现在再次上洛,即使三郎对朝廷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颇为轻慢,这些官员的作为仍然如同明智光秀当时推断的一样,不仅没有表露出对三郎的不满,还给予了三郎比上次来时还要更高的、让人难以想象的官职。

十一月四日,三郎就任权大纳言。十一月七日,三郎兼任右近卫大将。

在足利义昭未被赶出京都的时候,身为征夷大将军的他也曾得到过权大纳言的官位。大纳言是正三位的官职,权大纳言则是代行大纳言的职权——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朝廷给予三郎权大纳言的官职,都没有半点负面的意思。而因为之前的足利义昭也在这个官位上,给予三郎同样的官职,也隐约透露着对三郎“夺取天下”这一野心的支持。

在给予了权大纳言后,还嫌不够的给予了从三位的右近卫大将,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于三郎的友好与拉拢,说是畏惧与谨慎也不为过。

正三位与从三位,无论是哪一个放在出身低微的织田信长身上,都是让人惊叹的殊荣。但在三郎拥有的强权与武力之下,他与朝廷的主从关系早已颠倒过来,这种殊荣也只能算是情理之中。如果是明智光秀前去上朝的话,以他冷静的作态,大概还能为朝廷与织田家添上一层彼此依靠的遮羞布——但这一次前去的是三郎。在他对于那些公家而言粗鲁无礼的举动下,仍然能得到这种让人屏息的高位,只能说明一点——

朝廷已是依附织田而生的了。

这完全不让人感到意外。从早几年前,朝廷的消费就全是织田家供给,在数次的交战下,织田家也出色的扛过了压力,变得越发强盛。如果说“天命”选中了织田信长成为终结这个乱世的人,那么早已失去实质意义、只能在乱世作为象征物的朝廷又怎么可能还有选择的权利呢

也只有织田家的家臣还会为三郎的上朝礼仪苦恼了。

得到了官职后,对日本官职也同样不太在乎——或者说完全不懂权大纳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只草率地记住了自己升职成了正三位,三郎就丝毫不出人意料地迅速返回了岐阜。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