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2 / 2)
陆静然把投到了央视的黄金时段,五分钟的广告时间里,密集的重复播三遍,这样会加深观众的印象。
大众对广告的认知度还是有的,能花钱上电视,那说明那家企业还是挺好的吧。
慢慢的额,很多有喝牛奶的人,会和超市问,有没有电视上那个牌子的牛奶。
如果是价钱相差不大的,大家自然爱买牌子货。
这样一来,连着打通外地市场的时间也都省了、
各地的经销商马上就满了,有不少反应货供应不足啊。
如果是一样的产品摆在货架上,其他的本地牛乳企业,就没什么有竞争力了。
虽然把,这个品牌效益很好,但却拖垮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如果这次失败的话,他们很有可能造成资金断链。
周石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两个人都非常的上心。
好在才结束了认购,第二天就有人用高了10块的价钱收购认证券。
不过基本上没人出手,大家都想等情况再分明一点。
和一天天的过去,认购证的价钱都在往上浮动,很多人晚了一步过来,就只能想着从别人手里收购现成的,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
一个月后,也就是3月2日,上海举行首次认购证摇号仪式。
为了显示公正,通过电视台向公众直播摇号实况。
由工商银行的摇奖队负责摇号,上海公证处负责公证,还有证券公司领导发言讲话,弄得声势浩大。
第一次摇号发行的是7家公司的股票,10元面值的股票总发行量是705万股。
摇号结果却令人震惊,两家企业是50股,其他股票30股,而且这才第一次,中签率为10 .3%。
如果中签30股,也就是折成每股一元面值的股票300股。
一个多月前,证券公司那么大规模的推销认购券,很多人下意识的觉得政府部门恐怕是想赚一笔,应该中签率很低,所以有备无犯,都买了比预计更多的认购证。
现在摇号出来,很多人没想到中签率这么高,这下好了,有了认购券,却缺少进一步认购新股的资金。
而且这么高的概率,基本是把多余的认购证钱已赚回来了。
很多人也这么干了,愿意出让手中的认购证。
不过这可就不是开始30块一张的价钱,翻了好几倍。
一个后,百张连号有人开价到五千,然后开始犹豫踟蹰的人又后悔了,因为过了一周,这价钱又涨到了一万。
大家都觉得这是疯了吗
第一次摇号中签率就这么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