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页(2 / 2)
白卿瑜出身白家军,对萧容衍这种宁愿签订这样条约也不舍弃将士之人……心中十分有好感。
萧容衍解下印章,走到马车旁,盖印之后,递给白卿瑜。
白卿瑜也将另一份盟约盖好章递给萧容衍……
两国盟约,一式两份。
谁能想到,这样关乎两国邦交,关乎西凉的盟约,竟然是在这花楼后,幽窄的巷道里签订的。
宣嘉十八年二月二十,晋军主帅刘宏率军拿下三山城,与此同时镇国公主再夺大同,此时刘宏所率大军距大梁国都韩城只剩两城,镇国公主所率大军距大梁国都只隔三城。
宣嘉十八年二月二十七,魏国丞相公孙迟重私通西凉叛国,满门抄斩,首级悬挂刑台示众,百姓惶惶。
宣嘉十八年三月十九,晋军主帅刘宏率部攻打越州城,同日镇国公主白卿言拿下大梁江都,迫近韩城。
宣嘉十八年三月二十一,燕军夺下魏军旧都昌城。
燕军入昌城才知,魏国大将军宋冠旭已身死九日,宋冠旭之孙宋文忠怕乱军心秘不发丧,死守昌城,终究不敌。
第827章 盛世山河
燕军入城后,二皇子慕容平按照慕容衍叮嘱,号令燕军不许烧杀劫掠百姓,在昌城颁布燕国新政。
百姓叩谢皇恩,而留于昌城……不舍离去魏国旧都的魏国皇亲,满心不忿,欲同慕容平理论,打算用他们魏国老世族的支持来要挟慕容平,但却连慕容平的面都没有见到。
所有新政的推行,都会损害旧士族的利益,当初……正式因为如此,姬后推行新政后的燕国,为列国勋贵不耻。
而列国国君在瞧着燕国因为姬后新政逐渐强大……甚至雄踞一方睥睨列国,也无法效仿燕国的原因,便是各国当权者没有如姬后那般魄力,也不敢破釜沉舟同世族较量。
世族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稍有不慎皇权便会被颠覆,各国并非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所以列国自古变法图强,都是徐徐图之,显得绵软无力后劲不足,更多的往往是迫于世族压力无疾而终,且各国鼓动变法的强臣先驱,大多都结局惨淡。
姬后变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所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
但他国若想要效仿,当朝君王没有孤注一掷的决心,没有对被推翻皇权也无畏无惧的气魄,也难以撼动旧治分毫。
同月二十四,二皇子慕容平将魏国皇宫整理完毕,率部于昌城门外恭迎燕帝慕容彧入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