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2 / 2)
子孙昌盛当然是好事,但太昌盛了,家族的资源有限,就免不了争斗。重六郎的父母能住离侯府最近的后廊跨院,是这兄弟俩用命殉主的功劳换来的,族人没有二话。但沂王几年以后都还记得人情,在得到自由后亲自登门上香慰问,却是很让孙氏的族人羡慕,虽不至于说重六郎他们死得值这种风凉话,但也确实觉得沂王是个值得效力的人。
近年来孙氏族人的日子不如从前好过,族中也不是没有人提议设法与孙太后一系划开关系。但沂王亲自前来,却顿时将这种议论消除了。任何一个家族,想要长久显荣于世,总要有足以传家的核心思想在内。
若是孙太后或者太上皇、沂王对娘舅家失礼寡恩,孙氏族人为图自保,撇清关系没什么。但孙太后和太上皇待娘舅家不薄,沂王又重恩记情,这样的在甥孙你都不看重效力,难道别人还会尊重你家吗?
勋贵世家,没了靠山已经很危险,再丢了名声,那更是没有自保之力。
原本孙太后想从娘家挑选子弟给沂王当护卫,不少人比着重六郎兄弟的遭遇,不舍得自家亲骨肉去,只想从家奴里挑人敷衍一下。但现在见到沂王对重六郎父母的礼遇,却又纷纷心动,觉得有这样的主上,杰出子弟去做侍卫不失为好前途。
沂王礼仪无缺,但年纪还不足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上香祭奠,拜谢过重六郎父母之外,便由会昌侯陪着上座,让万贞代为应酬。
重六郎兄弟所留儿女与沂王年龄相差不大,一溜三个女孩、四个男孩站着,从十岁到五岁不等。万贞早有准备,从大到小的问过他们的姓名年龄,温声抚慰,再送礼物。小孩子对这些事似懂非懂,旁边的大人却都心酸。
重六郎媳妇哽声道:“殿下重待奴孤儿寡母,只可惜我儿年龄尚幼,不能侍奉驾前,有愧王恩。”
万贞连忙道:“嫂嫂,两位哥哥救驾身殒,殿下礼当拜谢。怎敢当您此语?”
这个时代的人对乐意效忠的人,往往举家侍奉,父死子继。重六郎媳妇既然起了这个心,万贞也就不能寒了她的意,摸摸孩子的脑袋,温声道:“嫂嫂,殿下如今年幼,几个孩子也不大。现如今还是让孩子们用心读书习武,长大了再言其它。”
重六郎媳妇点了点头,沂王府这次送来的钱财,足够几个孩子好生教养长大,自然不急着计较一时长短。
沂王心思细腻敏感,在这伤感的环境里久呆不好。会昌侯心疼甥孙,见万贞把礼数都尽到了,便吆喝一声,吩咐侍从起驾,往正堂参加家宴。
侯府人口众多,分房分户的过来给沂王见礼,应酬起来足以让人头晕眼花。沂王可以用年幼做借口,万贞和梁芳两人却是丝毫不敢怠慢,一圈忙下来,累得口干舌燥,脸皮僵硬。好不容易礼仪走完,宴席结束,万贞才有空在偏厅里坐下来休息。
沂王见她一脸疲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