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6(1 / 2)
,朝臣们提着的心就放下了一半,不少人都将原来准备的奏折塞了回去,重新惦量了要说的话。
而景泰帝也在此时,交给于谦一叠供词:“爱卿,东宫刺杀案,朕已经命锦衣卫已经审出来了。里面的人,该怎么处置,爱卿看着办吧!”
于谦接过文稿一看,发现最上面的人犯名字,赫然是当年郕王府的长史,心下便一动,忍不住抬头去看景泰帝的脸。
景泰帝满面疲惫,道:“此事到此为止。”
于谦皱眉道:“虽有锦衣卫取得供词,但有司并未会审……”
景泰帝摆了摆手,看着他,重复了一遍:“到此为止!”
于谦默然,过了会儿,道:“然则,何以杜天下悠悠之口?”
景泰帝叹道:“天下悠悠之口,岂能尽杜?朕今日已尽全力,于心无愧。”
于谦固然是正道直臣,但多年宦途,步步行来,自然知道世间至尊权力交迭之际,无论大义何在,终不免刀下冤鬼。景泰帝能说出竭尽全力,于心无愧的话来,已经是帝王对臣子所能做的最深刻的剖白。
他也就退了一步,道:“谋刺太子,形同大逆,臣请将犯人重刑处置,以儆效尤!”
于谦走后,景泰帝有些焦躁的在大殿中转了几个圈,问旁边的兴安:“听说太子病好了?”
兴安摸不准他的用意,谨慎的回答:“下面的人是这样回报的,不过如今清宁宫禁闭,一应消息都是口述转达,具体情况如何,没进去看的人恐怕也说不清楚。”
景泰帝犹豫一下,道:“皇后担心太子安危,只是东宫门禁,她不好越禁探望。朕过去走一趟,若是太子好转,就将门禁撤了,方便来往。”
清宁宫被封锁的几天,宫中的侍从都吓得不轻,生怕太子和万贞死了,自己当真会被选去殉葬。虽说这殉葬,不太可能满宫的人都被拿去殉,但景泰帝到时候是拿着名册信手一勾呢?谁能保自己运气那么好,就不会被勾中?
因此满宫上下对太子和万贞的照料,当真是从头发丝到脚指甲都精细入微。所有人分班倒换,务必做到时刻有人在旁边盯着。偶尔有人做事毛糙些,都不需要上司管教,同伴就先开骂了。
等到景泰帝称驾东宫,清宁宫的侍从都打点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赶紧抱着小太子出来迎驾。
太子的高烧虽然退了,但仍然病恹恹的没有精神,见到景泰帝,有气无力的叫了一声:“皇叔。”就再不说话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