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7(2 / 2)

加入书签

  按说御驾亲征必然要做万全准备,从粮草、兵甲、从员等等方面都定出规矩来,才好出行。但由于文武百官纷纷反对,王振怕夜长梦多,把以吏部尚书王直、兵部尚书邝埜等人上的折子全部留中,连大朝会都不开,直接就派人点兵选将,鼓励正统皇帝出行。

  从七月中旬接到战报,到七月十七御驾起行,前后不过七天,这一次御驾亲征从命令下达到大军开拨,就完成了——这么短的时间,基本上就是把二十万大军召集起来,直接就带走了。

  其时作为主力的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总兵加起来大约十七万,另外三万是从京都周围抽调上来的卫军。莫说粮草供应没有算计,那些匆匆受召而来,没有丝毫作战准备的卫兵,有没有把甲胄兵器带齐,都不好说。

  万贞刚听到御驾亲征的消息,还以为内宫、朝堂、户部等部门肯定会要大扯其皮,说不定北方的战事都已经尘埃落定,正统皇帝应该怎么出行的事还没有扯出名堂来,哪想到这世上还有这种神操作,眨一下眼睛,皇帝都已经离京了,留下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监国。

  正统皇帝离开京都,奉驾的大臣亲贵、宫女宦官,连上三大营的主力一走,不独皇宫为之一静,连整个京都的嘈杂声都小了许多。

  不过边境四镇虽然战事不利,但蒙古是多年一直被大明压着打的游牧民族,民间风议虽然有些担心战事,但却不至于担忧。

  甚至于整个皇宫,连孙太后和钱皇后,也并没有怎么担心御驾。要知道三大营拱卫京师,无论甲胄还是操练都非边军可比,且随御驾出征的井源、吴克勤、张辅等人都是正儿八经从永乐朝就开始从军,南征北战杀出来的老将。

  武有诸公侯伯爵拱卫,文有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人扶持,统率的是国朝最精锐的三大营精兵,御驾亲征迎战兵不过两万左右的也先,没有人会觉得会失败。

  皇宫虽然安静了许多,但宫人们的生活正常,与正统皇帝出宫时没有太大差别。

  认真要说差别,可能就是因为郕王被正统皇帝派了监国之责后,由于前朝后宫不能像正统皇帝在时那样直接沟通,陈表进出仁寿宫的次数比以往多了。几乎每天只要有了御驾行进的奏报,郕王都要派人来给孙太后传消息。

  万贞默默的看着宫中平静的生活,总觉得下面波涛汹涌,似乎隐藏着足以毁灭一切的漩涡,让她深感不安。偏偏这种不安,她找不出原因,只能一个人藏在心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