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页(2 / 2)

加入书签

鬼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一命呜呼,到时候谁来还盛的银子?

可若不借,就相当于盛白养着那些银两,只为了让乾方无银可存。

该死,也就只有乾方那个莫名其妙的齐掌柜,也不知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办法,能将这些铺子抓得如此之准!

盛掌柜手中的核桃盘得愈发地快,终于,某一刻,只听喀的一声脆响,玉扳指化作几截,稀稀拉拉地落在了地毯上。

男人长叹一口,抬手捏了捏眉心。

且走着瞧吧,看谁先熬死谁。

*

两边这一瞧,便是瞧了将近两个月。

坊市里居然还有人偷偷开了盘口,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乾方的赔率高到不忍直视。

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小商户,甚至中等商户传出抱怨来,盛柜坊眼高于顶,除了那些个在东都扎得比树还深的老字号能借出银子,他们去了都是碰一鼻子灰。

只能重新转回乾方的怀抱。

乾方的赔率总算低了些,但存银量跟不上,大家依旧不看好。

然而,就在七月份的时候,宫中突然传出一则消息,太后病重,皇帝为了给太后祈福,要大办太后寿辰,引白马寺主持进宫,同时要给寺内佛祖们重塑金身。

这是皇家的事,哪怕是离皇城最近的这些商户们,也没觉得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可就在这个当口,盛猝不及防地贴出了告示。

——自即日起,盛存银年息改为两分,商户借银,月息改为两分三厘。

这,这是什么意思?!

乾方眼下最大的痛点便是无人存银,盛居然主动降息了?!

所以,这算是,认输了吗?

好像也不是,毕竟人盛也说得头头是道:

盛柜坊根基深厚,体量庞大,有这样的优势便该为他人所不能为,比如东都城中各行各业的庞然大物,让他们去乾方借银,乾方借得起么?借不起呀,所以这部分便由盛负责了。

而这类根深蒂固的老字号,几乎没有还不上银两的可能,所以能给存银人提供的利息也相对低一些,端看城中百姓更倾向于可能血本无归的乾方,还是稳扎稳打的盛了。

大家都是为了东都的繁荣做贡献嘛!

好像说得也很对啊。

但百姓看乐子,高官看门道。

百姓们不知道盛背后的东家,朝中知晓一些内幕的超品大员,却从这一派鲜花簇锦中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

太后寿辰大办,便需从国库拨银。

国库这几年还要还修坝清淤向淮南诸商借下的,再拿这么一大笔银两怕是不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